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溫故知新】潮州祭鱷魚 行文見志氣

2019-10-02
■寫篇文章就能把鱷魚趕走,當然不可信,但文章中反映的人格卻值得我們學習。資料圖片■寫篇文章就能把鱷魚趕走,當然不可信,但文章中反映的人格卻值得我們學習。資料圖片

我們今天學習古文,有些作者名字總是耳熟能詳,像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以上的八個人,我們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的作品大有復古之風,針對當時文壇的形式主義,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唐宋八大家之名始於明代,當時的文人朱右選韓、柳等人的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是唐宋八大家的雛形,到了明代中期唐順之的《文編》又只挑選了這八家的唐宋文,至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流傳甚廣影響甚大,「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成為了文學圖騰。

我們先認識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又有韓昌黎、韓吏部之稱,卒諡文,世稱韓文公,有《昌黎先生集》傳世。蘇軾對他有極高的評價,稱讚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大意是他的文章振興了八代以來衰敗的風氣;他所宣揚的儒道,拯救了天下人士對邪說異端的沉溺;他的忠誠觸犯了皇帝而令龍顏大怒;他的勇敢折服了三軍的主帥。能得到蘇軾的如斯點評,可見在韓愈在當時的文人心目中有很崇高的地位。至清代的林雲銘編有《韓文起》一書,書名正是出自蘇軾對韓愈的稱譽。

關於韓愈,還有兩則較為有趣的故事流傳。韓愈父母早亡,年幼時跟隨哥哥韓會生活,後來哥哥離世,由嫂嫂鄭氏撫養成人,與侄兒韓老成情同手足。韓老成就是韓湘的父親,韓湘是何許人也?他便是傳說八仙中的韓湘子。雖此說仍具爭議,但當作文學趣聞,也頗堪玩味。

韓愈於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因諫迎佛骨,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潮州刺史,行至藍關時,韓湘趕來同行,韓愈作《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云: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詩歌的首兩句表露了韓愈擇善固執的性格。唐憲宗好佛,韓愈於《論佛骨表》批評了唐憲宗的崇佛行為,終受到被貶之禍,但他卻沒有後悔,表明自己的上書是為了「除弊事」,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於度外;後幾句表明自己被貶之地甚遠,「馬不前」表明前路茫茫,希望他日死後侄孫能前來為其安排身後事,那種一往無前的決心,讓人在詩歌的字裡行間感受到文人的風骨和傲氣。

韓愈被貶到潮州之後,聽說境內的惡溪中有鱷魚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於是在元和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寫下《祭鱷魚文》,勸戒鱷魚搬遷。後來鱷魚真的都遷走了,潮州境內永遠消除了鱷魚之患。

這種說法當然不可信,但韓愈在文章中流露的情感卻值得我們重視。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潮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鱷魚之涵淹卵育於此,亦固其所。

此處的先王和後王的對比,是對於「後王」的批評,但若放在韓愈身處的時代背景,「後王」也可是視作是對安史之亂之後衰落的唐室之轉化。

而鱷魚睅然不安溪潭,據處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與刺史亢拒,爭為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邪!且承天子命以來為吏,固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

此處看似是對鱷魚的批判,其實可以看作韓愈對惡勢力的對抗,他身處在外,在潮州此等荒蠻之地,如何建立自己的地位和威嚴呢?我們或可以看作是韓愈對當地鄉紳豪強的宣戰,甚或是對當時地方藩鎮割據的抗議和不妥協。

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其無悔!

最後韓愈還對鱷魚發出最後的通牒,限令其於指定的日子撤離,否則便趕盡殺絕。韓愈雖然淪為一方刺史,但仍有肩負國家之大任之意,他希望能夠警醒藩鎮勢力之餘,也表明不會對惡勢力低頭的決心。

我們可以在這些篇章之中窺視韓愈的人格,他的文字呈現了讀書人面對強權和逆境時的志氣,值得我們再三細味。■心台 中學中文科教師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