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技術支持 3290人通力合作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新華社及《中國青年報》報道,在天安門廣場成功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創下諸多紀錄,為全球觀眾奉獻了一場極具震撼力的視聽盛宴。聯歡活動中的一幅幅巨幅畫面令全球觀眾歎為觀止。如何讓巨幅畫面動起來?原來,是有北京理工大學的科研成果在背後助力。這場藝術盛宴充分展示了中國人出色的藝術天賦和組織能力,更彰顯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飛速進步。
在評價這一節目時,聯歡活動總導演張藝謀用了「精準不差」「天文數字」等關鍵詞來形容。他說,演員們完成了世界的奇跡,本來是不可能完成的。
「這是一場行雲流水、酣暢淋漓、驚世駭俗的藝術盛宴!這是偉大的人民群眾創造的偉大奇跡。」張藝謀這樣感嘆。這位知名的中國導演,也是2008年那場震撼世界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
科技手段大量應用
「這次應用的許多科技手段,在十年前是無法想像的。」現場一位技術人員說,比如集群通信系統,信道數量是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好幾倍,現場還佈置了5G站點,這是各環節大量設備、人員快速精準協同的關鍵。
當晚的天安門廣場,僅參加聯歡活動的各界群眾就有數萬人,還有規模龐大的保障人員隊伍。整場90分鐘的活動,集中進行了六次焰火表演,燃放了多種類型的高科技環保煙花。來自中國各地16支交響樂團的1,028名樂手、1,400名中小學生組成的合唱團奏樂高歌。3,290名群眾演員手持電子光影屏幕,演繹出流光溢彩的巨幅動態畫面。
在光藝展示表演中,3,290名群眾演員不停地奔跑變換位置,在夜晚的天安門廣場上幻化出「巍峨長城」「飄曳的風箏」「展翅的和平鴿」「飄動的五星紅旗」等巨幅動圖,宏大的氣勢和精妙的變化,讓現場的國內外嘉賓嘆為觀止。
北理工團隊功不可沒
「整場表演幕後的關鍵是尖端的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北京理工大學的技術團隊功不可沒。」聯歡活動光藝總導演沙曉嵐說,每塊光影屏都有無線接收、內容存儲和播放裝置,全程都依靠數字技術實現海量仿真模擬。
「比如主創團隊提出『和平鴿』的創意畫面,北理工團隊首先將該畫面用電腦數字模擬,置入二維場景中,拆解、細化成3,290個模塊(每個模塊代表一個光影屏)。之後,按照和平鴿展翅翱翔的軌跡確定每個模塊的關鍵幀和時間點,據此為3,290名演員制定隊形變化、表演口令等訓練手冊。演員只需手舉光影屏正確跑位,不需對屏進行任何操作。」沙曉嵐介紹,每塊光影屏下方都綁有無線接收裝置、內容存儲裝置和播放器,通過無線激發呈現存儲器中的畫面,最終,3,290個光影屏共同構成流光溢彩的巨幅光影圖案。
北理工數字與仿真實驗室副主任李鵬說,3,290名演員要不停跑動、變換動作,3,290塊屏幕上的光影也在不斷變化,需要海量採集參數、建立數字模型,每名演員的實際運動軌跡、相互間碰撞、穿插空隙等都必須非常精準,技術水平要求極高。
李鵬說,仿真技術最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開始應用,如今仿真技術水平跟十年前相比已經有了質的飛越。
據介紹,北理工團隊採用仿真技術手段,協助演出主創團隊在短短數月內就完成了創意、編排、演練等各階段工作。該校計算機學院教授丁剛毅表示,如果沒有仿真技術支持,按照以往傳統的排演手段,要想達到現在這種演出效果,至少需要2年時間。
「今天的完美,完全得益於舉國科技快速進步,別無他途。」李鵬說,能實現這麼宏大精美的演出,有賴於很多領域的技術,包括更先進的通信技術、更強大的計算設備、更好的算法模型等。比如,現在做仿真只需帶一個筆記本電腦就能在現場隨時維護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