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方寸不亂】不道德的誘惑

2019-10-24

方芳

明珠台有個節目《童一個世界》,由醫生科學家主導,從英國各地和全球找來數百名兒童,從他們居住地方和所受的教育,以及塑造他們成長的背景,探討7歲前兒童的發展過程,他們如何分辨對錯在現代社會的角色。

有趣的是,其中一項測試竟然是一個「不道德的誘惑」,把兩組不同年齡的孩子,帶到一間「糖果店」,店員請孩子「代為看管」店舖。在七彩繽紛的「糖果誘惑」下,3-5歲組別的孩子不需1分鐘便失控了,還為自己的「瘋狂掠奪」給予冠冕堂皇的藉口,說是「幫別人拿」之類。

在朱古力蛋糕面前,3歲孩子完全沒有自控能力,瘋狂開餐是無可避免;但4-5歲孩子的自控能力有所提升,知道不付錢予取予攜是不對的,但短時間已嘴饞難耐;6-7歲明白偷吃是不道德行為,忍了20分鐘仍未失守,他們較能控制自己的衝動,但亦受群組影響。在監視器的鏡頭下,研究組派了一位「不速之客」進入糖果店,帶頭破壞規矩,不問自吃,予取予攜。這下子有了壞榜樣,完全改變了孩子的自控力,6-7歲孩子好像獲准了做壞事,盡情肆吃,當警車經過,他們會恐慌躲藏,因為知道自己做了壞事,但又會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掩飾。

當調研的醫生向孩子查問「罪案」是如何發生的? 6-7歲孩子竟然一人一句作古仔,發揮無限想像力,「是一群戴黑面罩、戴黑帽的賊人,來到打劫糖果店,不單予取予攜,還叫負責看舖的他們吃一點,他們不肯吃,於是賊人把糖果強行塞入他們口中......」結論是,英國兒童的情感衝動,勝過邏輯思維。

香港現時也有一批打砸、放火、傷人戴黑面罩的成年人群體,其中不乏大學生,他們受到政治鼓動,以為打砸、放火、傷害政見不同的人是獲准了,同樣是情感衝動勝過邏輯思維,把犯罪行為合理化,還要把大學作為他們的避難所。他們分辨對錯在現代社會的角色,不是與6、7歲孩子一樣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