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鄭永年:中國對世界最大貢獻是發展自己

2019-10-29
■中國近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在全球治理中地位日益凸顯。圖為早前參觀者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選購巴基斯坦青銅器。 資料圖片■中國近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在全球治理中地位日益凸顯。圖為早前參觀者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選購巴基斯坦青銅器。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楊帆 北京報道)經過70年發展,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提出「一帶一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在全球治理中地位日益凸顯,國外輿論評價崛起的中國已放棄「韜光養晦」。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其實發展到這個階段,中國已經很難像早前那樣『韜光養晦』。你作為和不作為都會有影響。」他認為,中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發展自己,做大市場」。美國對世界的貢獻是自己的大市場和消費能力,中國和美國沒有什麼不同。十八大以後,儘管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增長率保持在30%,還通過「一帶一路」等向外擴散,這就是最大的貢獻。

鄭永年舉例說道,「國家大了,老百姓吃什麼不吃什麼都能影響國際市場。中國人一星期多吃一隻龍蝦,澳洲龍蝦價格就上漲,中國人不吃龍蝦了,澳洲龍蝦價格就下降。這跟韜光養晦沒什麼關係,而是國家發展到現階段必須做出的調整。」

未來中美競爭 比誰更開放

近兩年中美貿易戰跌宕起伏,近期出現緩和跡象。「只要中國更開放,貿易戰美國是打不下去的。」在鄭永年看來,美國沒有可能遏制中國。大國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那麼經濟競爭是最好的,未來中美的競爭就比誰更開放,越開放越強大。

鄭永年從貿易角度分析說,兩國之間有逆差或順差是常態,市場造成的貿易順差或逆差,當市場自己本身不能解決的話,一個國家的政府動用行政、政治甚至其他方式來解決貿易問題,就發生貿易戰。「貿易是動態的,不可能完全沒有逆差或順差,這次解決了,過10年15年又會有。」由此他表示,中美貿易戰「沒什麼了不起」,是「正常現象」,不必看得太重。

「貿易層面的競爭,始終是經濟競爭。經濟衝突不是零和遊戲,今天你多賺一點,明天說不定我就多賺一點。大國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那經濟競爭是最好的。如果演變成軍事競賽、意識形態的競賽,就會變成文明衝突。」鄭永年說,「中美之間只要不走向傳統的美蘇冷戰,就是沒有關係的。如果走向美蘇冷戰,對中國對美國代價都很大。」

貿戰是機遇 提醒重視國內市場

外界有輿論認為,美國挑起對中國貿易戰意在遏制中國,但鄭永年直言:「遏制中國,沒有可能。」在他看來,像中國、美國這樣的大國,只要不是自己打敗自己,沒有國家可以打敗另外一個國家。對於中國來說,要用資本而不是政治的邏輯對付美國。

鄭永年說,只要中國更開放,貿易戰美國是打不下去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產階級比例比美國低,但絕對數量不比美國少,誰也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中國要更加開放,開放不僅僅是一種資本的需要,還是技術交流的需要。未來的競爭就比誰更開放,越開放越強大。此外,貿易戰對中國也是機會,減少對美國的出口依賴,提醒中國要更加重視國內市場和本國的消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