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學院算是比較幸運的,學生比其他學系少,競爭不算激烈,而學生畢業後大都加入青年劇團、或到學校教粵劇表演。
校方稱:「粵劇課題自二零零九年起已列入新高中課程,在中小學舉辦課程、講座和課外活動。中小學粵劇教學人才的需求也相應增加。我們部分畢業生受益於這方面的就業機會,亦相信戲曲學院的戲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畢業生將有能力擔任更全面的粵劇表演教學職務。學院的畢業生通過教學活動培育新觀眾,另一方面,他們更能建立廣泛的社區網絡。」
政府在戲劇上亦給予了相應的支持,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和其他表演場地落成後,為戲曲學院畢業生帶來了更多演出和就業機會。
香港演藝學院2006年正式開設戲曲學院,為粵劇界提供新血,傳承這項傳統藝術,這對戲曲界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培育人才。在過去十三年間,戲曲學院迅速發展,據學校統計,許多表演科與音樂科的畢業生已經受聘於本地專業劇團和政府資助的粵劇團;部分畢業生更成立劇團及製作公司,與專業老倌一起演出,備受觀眾歡迎。
此外,演藝學院在二零一一年十月成立了演藝青年粵劇團,旨在通過演出和推廣活動,為年輕演員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幫助傳承和振興傳統戲曲藝術。從前的粵劇學習是從小便「拜師學藝」,往往從低做起,由老倌們身傳體教粵劇在台前幕後的形態,是一種文化的直接流傳,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戲曲學院粵劇學科則更多的屬於知識的吸收,「戲曲學院派」的學習亦與戲劇表演的學生有着一樣的實操問題。
所以戲曲學院的學生參與青年團的製作,透過演出和音樂伴奏積累更多表演和製作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