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投資理財 > 正文

【滬股通錦囊】證照分離推動自貿區再創新

2019-12-23

宋清輝

國務院在近期印發的《關於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部署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通知》進一步提出,要實現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建立清單管理制度,分級實施清單管理,將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和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清單要定期調整更新並向社會公佈,清單之外不得違規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或領域,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自主開展經營。

我認為,「證照」是內地企業進入市場的兩把「金鑰匙」。所謂「照」,指的是內地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而「證」,指的是內地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按照內地法定程序,企業只有辦理了相應的經營許可證,再拿營業執照,才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上述《通知》文件中所提及的「證照分離」,指的是將內地企業經營所需要的營業執照和能分離的許可類證相分離,即先賦予市場主體資格,然後再申請相關的經營資格,此舉具有一定的邏輯上的合理性。我認為,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意義重大,不但能夠區分行政登記與行政許可,把商事主體的經營自主權還給商事主體本身,更重要的是,還有助於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讓商事主體設立更加便利。中央大力推行這個改革,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優化市場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概念股或後勁十足

近年來,內地一直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證照分離」,破解「准入不准營」等方面,不斷地加大改革力度。2015年12月,上海自貿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到2017年9月,在浦東新區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國務院決定將試點範圍擴大至除上海外的全國其他10個自貿試驗區。

2018年10月,國務院部署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從當年11月10日起,國務院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對首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通過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准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將企業經營所需要的營業執照和能分離的許可類「證」相分離,實現「照後減證」。 我認為,內地推行的此項商事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場活力得以進一步激發,自貿區等相關概念股有望迎來新的投資機會。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強國提速:一本書讀懂中國經濟熱點》。本欄逢周一刊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