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香港第一位風流才子

2019-12-31
■舊文人的生態、心態,這書描述不錯。 作者提供■舊文人的生態、心態,這書描述不錯。 作者提供

■ 黃仲鳴

王韜活在晚清時代,是香港第一位作家、全中國第一位政論家;也是全由華人操辦報紙的第一人。報紙之所以有社論、論評,也是由他開始。近年看他的事跡和文字多了,這裡封他一個綽號:香港第一位風流才子。

王韜在蘇州鄉下時,仍是個懵懂少年,後離鄉會試,深愛南京秦淮河的旖旎風光,什麼舉試,都丟到九霄雲外了。終其一生,他總是偎紅倚翠。初抵香江,即赴石塘咀;去到歐洲、扶桑,都是不忘尋芳問柳。

據葉中強《上海社會與文人生活(1843-1945)》描述,王韜逃難香港前,在上海傭書墨海書館,依賴西方傳教士而生存。要風花雪月,自然袋中要多金。葉中強考證,在當時的社會,王韜的收入,是高人一等的:

「筆者查閱了台灣大通書局依據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刊本印行的《??園尺牘》,內中有兩封信足以說明王韜在西館傭書時的基本收入(中華書局1959年版《??園尺牘》未選),一為《與殷萼生上舍》,另一為《寄所親楊茂才》。茲摘錄如下:

數載屏居,筆耕以供甘旨......雖長卿賣賦,歲得二百餘金,而書籍數種,漸以易米,敝裘綈袍,盡質長生庫中。

今茲賣文所入,歲得二百金,尚且以布衾質錢,金釵貰酒,倘一旦歸來,更將何以為計,念之真堪墮淚。」

葉中強引用同時人證詞,歲得二百O,即月薪約17O,當時同在西館為英國傳教士合信作翻譯的管嗣復,其「修脯月止十五金」(月薪15O)。1859年,居滬文人中最具代表性的職業--塾師,年收入一般為100O(月薪約8O),《王韜日記》中有云:「薄暮,人城往訪筱峰,不值。得晤胡舒塘,知其近設帳於粵人家,歲得百金。」在北京,創辦於1862年的京師同文館中漢人教習的年收入為144O(月薪12O)。在江蘇,時剛為生員的張謇,於19世紀60年代初赴任江寧縣知縣書啟,所得年薪為120O(月薪10O)。

以王韜這個「初見世面」的後生小子,有此收入,自是個「小康之家」。

不過,在那個十里洋場的上海,王韜仍然呻窮。葉中強分析得好,文人之為文人,除基本需求外,尚有性靈渴求--詩酒吟聯、聚友縱談,乃當時文人的一般社會活動,而徵歌度曲、探花深巷,亦為傳統士人的普遍雅好。特別是當他們來到一個由異質人群組成的移民社會,聯絡同道、尋覓知音、排遣孤獨、重建文人網絡的要求尤顯迫切。晚清上海最典型的公共交往場所是茶樓、酒樓、青樓。因此,與朋輩啜茗、暢飲、訪艷幾乎成了王韜日常生活的三種主要形式。

晚年,王韜生「葉落歸根」之想。回到上海,但沒有返回故里。那種「屢思歸臥故鄉,在吳門覓屋三椽,藉儲書籍」,已是可望而不可即了。然在上海及海外都市浸潤多年,王韜作為一個已經享受到城市自由空氣的新型文化人,難再回歸閉塞的鄉土。日常只與滬上一批「報館作家」蔡爾康、袁祖志(翔甫)、何桂笙、孫玉聲等時相過從。在生活方式上,與傭書墨海時期並無二致,依然「看花利涉之橋,買笑莫愁之市」。

因此,說他是「香港第一位風流才子」,實是一點沒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