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一周時事聚焦 > 正文

【通識把脈】比對港澳情景 引證自己看法

2020-01-06

日前在「充足知識準備影響考察成果」一文中,提及「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中的不同科目,如何配合學校關注事項和活動,嘗試設計跨學科及跨學習領域的學習活動,並以「粵港澳大灣區:澳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題,協助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有正向的發展。

教學設計上,從澳門的過去方面,中國歷史或宗教教育科能夠協助學生了解澳門背景的角色。由於學生在學科上學習到明朝時期利瑪竇教士到達澳門後的傳教經歷、方法、貢獻,老師在活動設計上,宜營造一個合適的反思環境,透過到澳門考察,不但鞏固學生對中外歷史的認識,而且有助學生沉澱所學,嘗試感受利瑪竇過往來華的經歷和面對困難,並從他的身上體會到個人應有的特質,如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承擔精神、誠信及關愛精神等。

在大灣區與澳門的現在方面,地理科能夠協助學生了解現今澳門城市面貌及經濟狀況。由於學生曾在地理科學習「明智地運用城市空間」課題,對香港城市所面對的問題有一定認識,如:香港市區所面對交通擠塞的情況、在市區內的污染問題,以及老化、城市衰落等問題,以及遊客對當地所帶來的不同方面影響有所認識,因此,地理科老師一方面宜鞏固及評估學生過往所學,是否對這一課題已有一定了解,有助學生能夠建基於學科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往後到澳門考察,反思人與空間和環境的關係。

至於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老師能夠進一步協助學生思考導致以上問題的成因,以及比對香港、澳門兩地情景的異同,並建基於澳門考察所得引證自己的看法。不但有助培養學生發展共通能力,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提升學習效能。

在大灣區與澳門的未來方面,生活與社會科負責最重要的角色,學科老師可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澳門的未來」,在知識方面,老師可協助學生認識大灣區的基本概況,如大灣區的地市、人口、定位等等,然後透過短片或資料,協助學生理解為何將澳門定位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並思考以上的定位與澳門過去歷史、地理文化和現狀有何關係,以及大灣區建設對港、澳青年及城市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從而協助學生如何裝備自己,為社會作出貢獻。■魏文輝老師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副教務主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