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雲
「東家牆根種絲瓜,西家院裡開黃花。」記得,我院子裡的絲瓜花,最初是隔壁家的一枝絲瓜藤,把我家的藤架認錯了;絲瓜藤信步走到我家院子上方,並沒有止步,而是把花也開到我家來了。再看,我樂了,我家的金銀花藤,也一樣爬到了隔壁家的院子,還開了好些花朵給人家呢。
半陰半晴的時候,我常坐在小院裡,望着滿眼絲瓜花開,淡淡地癡迷。有一天,鄰家的小孩對我說:阿姨,媽媽告訴我,金銀花炒雞蛋很好吃,可以治眼病,我想跟您要一點,嚐一嚐。我說,好呀,我也正想擁有你家爬過來的絲瓜,把它當種子,明年好種絲瓜呀。我趕緊摘了一大捧金銀花,送給隔壁的小孩。從那以後,兩家開始頻繁往來起來。有時,我去外地出差回不來,趕上愛人上夜班的時候,孩子也被隔壁的媽媽照管着。
藍天如夢,雲一朵一朵笑。絲瓜情濃,絲瓜韻深。如果你家有絲瓜,你不妨把絲瓜的瓜身,當成長長扁扁的雲朵;而滿架風華的絲瓜花,則是愛無處不在的雲朵鈴鐺。在小巧玲瓏的雲朵鈴鐺裡,一直有美妙的音樂聲在裊裊吟唱。恍惚間,雲突然從天空走下來,變成了垛架上的絲瓜花,俏皮地搖着風襟,撥着風琴,說:「我下凡看你來了。」絲瓜花拉着我的目光,把黃燦燦的身姿舞蹈成--質樸而美妙的風鈴曲,我想這曲子一定是雲朵從天上帶下來的,那般悠揚,那般清雅。
那一張張小臉靚而淡,柔而美,彷彿被風兒的手捧愛着,已經無數次了。於是,有風的韻腳,就藏在裡邊。這一番情韻的領略,讓我喜不自禁。齊白石有一幅《絲瓜蜜蜂圖》,兩根黃花未脫的嫩絲瓜,如一對兩小無猜的小夥伴,旁側則爬着蜜蜂和蟈蟈,滿卷童心,天真盎然。即便是絲瓜藤,也別小瞧它,一樣神妙得很,游游動動,探探尋尋,藏了無限奇跡。如果剪斷絲瓜藤,在切口處放進礦泉水瓶,來接絲瓜藤汁,每瓶絲瓜藤汁,據說可以賣到3元錢呢。這絲瓜藤汁,也叫天蘿水,含有純天然的抗氧化成分,是綠色安全的化妝品,而且能直接飲用,日本人叫它「天上聖水」。或許,叫得很在理呢,它原本就是從天上來的,是雲朵裡的眼淚所幻化。
絲瓜如雲,菊花若陶。菊花,像絲瓜一樣富有深意,更若陶淵明的身體跌進陽光裡,蘸滿濃濃的詩意。野菊花是從原野長出的炫目光芒,它的花瓣能發出大地深處的回響。之後,一抹夕陽落在耳邊,似乎颯颯有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似南山的秋菊,孤標傲世。
陶淵明愛菊,以菊自比,因他是鄉野的,不是官宦的,不是媚言的,而是生長於自然的,甚至孤獨而真誠地與南山對話的。陶淵明果真是南山幽谷的一朵菊,曉行夜宿,歷盡寒霜,始終陪南山靜坐。誠哉斯言!秋菊開了又謝,謝了又開,無人欣賞,卻靜播清香。很多人從它身邊走過,從來沒有誰肯為它寫下心曲。縱是被它如火如荼的氣勢所吸引,也只是隨意折一枝,或別在髮間,或丟在路邊。而野菊依舊是南山的野菊,依舊開得荼蘼,卻沒最懂自己的知音。
東晉陶淵明來了,咀嚼幾碟素菜,品味出「心遠地自偏」的況味。他躬耕種豆,揮鋤擦汗,享受「飛鳥相與還」的意境。他在深秋採菊,博衣廣袖,吟詠「悠然見南山」的風雅。他把自己氤氳在山氣之中,沉醉復沉醉,感悟「欲辨已忘言」的機趣。陶淵明的詩句,蘊涵着南山的鍾靈毓秀,集納了心靈的潺潺流音,也滲透了老莊哲學的雋永馨香。只求菊花駐心間,無須享樂惑、情思絆,陶淵明就這樣,活在他的自然結廬生涯裡,那眉宇間是無邊的淡定與從容。知音,未必就是高山流水,也可以是南山菊花。是的,就是這樣,就像絲瓜潤雲一樣。詩酒醉菊花,南山是吾家。一個凝視,連通了心靈的底色;一種欣喜,跨越了生命的萬年。當把自己的心放在鬧市外,才得乎菊花清涼,自己就像飛鳥在南山一樣。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仕宦家庭,他既欽敬曾祖陶侃的積極進取,又讚賞外祖孟嘉的恬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41歲以前,他渴望進取,渴望幹一番事業,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軍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於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時官時隱,舉棋不定。41歲以後,陶淵明因時局動盪,仕途險惡,毅然辭官歸隱,守節不仕。近代書畫大家徐悲鴻曾以「採菊東籬下」為題,描繪陶淵明瘦骨清象的風姿。
有誰看得懂陶淵明一生一世愛菊花的妙處呢?過簡約生活,彈安靜旋律,剪菊花心影,你真心體會,才會發現恬淡處,每一個細節都會微笑,每一個微笑都會優雅,每一優雅都富內涵。原來,恬淡是另一種繁華。滿目空山遠,雲台是菊翁。時光的信箋,會送給我們滄桑,也徹悟你我的身心,請栽幾藤絲瓜清涼一下肺腑,種幾株菊花續一段南山緣吧。
紅塵名利,千絲萬絲煩不去,任憑絲瓜把閒覓。回眸瞥出一笑,滿眼雲裳輕舞,且看垂瓜拂鬚,撫琴訴諸東流水。人到中年,花紅柳綠來過,苦痛難耐經過,生命中沉澱了淡然與看開,「菊花一束藏南山」,讓你學會隱,學會悟,學會捨,學會自播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