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點評】香港財政儲備豐厚亦應考慮發債

2020-03-04

曾淵滄 博士

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公佈了,多個民意調查機構的民意調查都顯示,此預算案大受歡迎,道理很簡單,全民派錢,年齡達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人人有份,每人1萬元,連移民在外者也有份。

當然,不可能沒有反對聲音,有人反對預算案中增加警隊開支,有人反對派錢給移民在外的人,有人問為什麼新移民沒有份?小孩沒有份?外傭沒有份?立法會內有人說,如果不剔除警隊增加開支,他們會投反對票。反正政治表演,自然計算過得失。

每人1萬元不是自動送上門,必須自己申請。當然,病在床上的人及其他無能力自己申請的人得酌情處理。希望政府及傳媒社會名人公開鼓勵不需要這1萬元的人不必申請,或將1萬元捐給慈善機構。

在經濟逆境中全民派錢、退稅、退差餉、增加福利,這叫做「逆周期經濟行為」。不過,過去當特區政府財政盈餘多的時候,大部分政治人物也叫政府派錢,這不是「逆周期經濟行為」,而是「與民共享」。如此一來,政府收入增加時全民派錢,收入減少時也全民派錢。派錢自然受歡迎,政府很容易為了掌聲而不論順境逆境都派錢。

過去許多年,香港金融界不斷有人建議,特區政府發行港元政府債券。此次預算案財赤1,200億元,發債的建議又出現了。但是,特區政府一直認為,其他國家發債的目的是填補財政赤字,但特區政府有豐厚儲備,不必發債。特區政府擔心,在有儲備的背景之下發債,所付的利息不一定能從投資中賺回來。如果發債的投資回報低過債券利息,那就是「虧本生意」。

我認為特區政府太過保守,更何況目前美元國債利率超低,30年美元國債利率低過2厘。如果特區政府發行債券,在港元與美元掛u條件之下,利率也會很低,發債的投資回報追上發債利息相信不難。

而且,發債的目的不一定為了填補財政赤字,在完全沒有財政儲備的條件下發債,債券利率必然比較高,因為買債者覺得風險高,要債券利率要夠才有吸引力。相反,在有豐厚財政儲備的條件下發債,債券利率低,進一步充實政府的財政儲備,使到港元更穩定。

長期以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債券市場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債券市場,特別是20、30年的長期債券市場不活躍。債券市場是一個寵大的市場,不應忽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