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以苛刻偏見誇大援助物資瑕疵不厚道

2020-04-03

楊華勇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全國工商聯常委

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成為全球抗疫急需醫療物資的主要供應地之一,然而近日部分國家指中國馳援醫療物質有個別產品出現品質不達標問題。對援助行動中的個別問題,部分西方政府及媒體應保持理性態度,不應誇大事情的性質,更不能借此抹黑中國,這樣做顯然是不厚道的。

中國全力向國際市場供應防疫物資

中國在與疫情搏鬥和大力支持其他國家抗疫時,均秉持了中國「厚德載物」的優良道德傳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在中國剛開始抗擊疫情階段,收到一些其他國家援助物資,當中也有一些不合格的。她說,當時中國的選擇,是相信別國的善意,尊重別國的善意。

中國疫情防控得到了全球範圍的馳援,已有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與地區組織負責人致電致函慰問支援中國,稱讚中國抗疫是對世界衛生防疫的重大貢獻。很多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和企業公司向中國捐贈疫情防控物資,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對中國的堅定支持。國際社會對中國疫情表達的關切和提供的支援,中國人民銘記在心。中國人有一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已對83個國家以及世衛、非盟等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並向世衛捐款2,000萬美元。中國對遭受疫情的國家感同身受,主動對有需要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此次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積極同世界各國開展抗疫經驗分享和交流。對於新型冠狀病毒這樣一個全新的未知病毒,中國對病原體進行了識別並向世界分享了有關資訊,使國際社會能夠對病毒得以及時了解和預防。面對疫情,中國迅速採取的加強檢測和隔離、封城、建立方艙醫院、學生停課等有效措施,也為各國應對疫情提供了重要借鑒。中國主要依靠自己生產的醫療物資極大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扭轉了局勢。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很多國家的口罩、檢測試劑、呼吸機等抗疫物資嚴重短缺,它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僅就口罩而言,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產能佔全球一半以上,中國口罩日產量至2月底達1.16億片,是2月1日的12倍,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量能達到166萬片。中方也已明確表態,將加大力度向國際市場供應防疫物資等產品,支援其他國家抗疫。

多國澄清指檢測時未按規範操作

中國向歐洲、亞洲多國輸出醫療物資,但近日接連出現退貨潮,荷蘭宣佈回收數十萬片不合格中國製口罩,菲律賓、西班牙、捷克、土耳其、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也指中國製病毒快速測試試劑錯誤率過高。所謂「中國醫療物資品質差」,這些言論出自部分西方政府及媒體,要麼是使用方法不當的誤解,要麼就是苛刻的偏見。

有關國家政府後來澄清,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當地人員使用方法不當造成的。中國相關公司亦就此作出澄清,並提醒當地醫療人員檢測時須嚴格按照有關說明規範操作。其中,菲律賓衛生部已作出澄清,指出中國政府捐贈的檢測試劑盒與世衛組織提供的檢測試劑效果一致,品質非常好,為菲律賓快速應對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菲律賓衛生部還對此前有關言論引發的誤解表示歉意。荷蘭衛生部官員3月29日下午亦表示,荷方感謝中方近期在荷從中國採購、運輸防疫物資方面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中國向相關國家積極供貨,總體上是高度善意的。進口方也應帶着善意處理這當中發生的各種問題。

一些外國政府不願意從中國使館推薦的信譽良好的公司名單上選擇進口商,而更願意直接接洽中國生產商。因此,當全世界都湧向中國市場緊急訂貨,尤其是有關國家採購物資流程未必十分規範,我們也要提防一些不合格的抗疫產品流入國際市場。

厚道的中國在疫情全球蔓延時馳援世界,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體現了中國人民對人類未來的深刻思考和人文關懷,而且為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提出了中國方案。中國願同世界各國共同努力,超越社會制度、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