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及股市分析家、浸會大學退休教授、專欄作家「張公道」周全浩教授
筆者自1970年代末開始,抄錄琤肏數,研究港股的升跌,以供買賣作參考。個人並非搞經濟量化分析或統計學的專才,只注重捕捉股市升跌去向及幅度,波動的幅度及季節性的因素等,以及決定何時買入及沽出,皆由應用出發,不涉及複雜或高深的學理。參與及觀察港股的閱歷越多,漸發覺股市似乎有其生命,其運行的軌[恍似有跡可尋,並非隨機。
誠然,政治及經濟因素亦左右股市的升跌,但大戶的收集及派發活動更為重要,兩種力量的合併形成股市的升跌周期。在經濟衰退及股市大跌之時,大戶收集,待景氣重臨,經濟興旺時則派發。如此循環不息,形成旺市及跌市,股市依隨軌[運行。
在唸研究院時,個人主修能源政策,時值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暴漲四倍,舉世嘩然。由其時開始,一直有留意國際油價的變動,它對世間的政經大局影響深遠。
十多年前個人研究國際油價至2030年的前景,發現自1990年代即有分析家指出,油價有「均值回歸」的特性。個人立刻聯想到,股市好像亦有此特質,於是將模型套入瓻的資料作分析,赫然發覺非常合用。移動平均線乃模型的核心指標,個人自創的其他指標包括年線圖及其波幅、升跌韻律、季節性因素等。
世間的炒賣活動古已有之,分析的工具五花八門,原來其中有相通的地方,例如日本古時大阪的米商炒賣大米,用陰陽燭作分析,個人的升跌韻律竟然與此工具有相通之處。2006年吉林大學有學者用均值回歸的模型分析股市,本港亦有分析家用統計學的種種工具闡釋股市的去向,他們將瓻的數據套入,作回溯測試,然後下結論。無疑其成果有參考價值,然而恐怕要累積多幾十年的成果,才能鑑定模型及分析法的準確性。
系統有數十年應用經驗
由於個人這一套系統已有數十年的應用經驗,而且建基於實際的應用,並非純屬學理,更非虛無飄渺的假設,加上中間不斷修正,因應客觀環境如經濟結構的變易、瓻成份股的更改、大戶炒賣模式之變化等,應屬港股眾多系統中,最為踏實及貼地的一個。
最後,以個人的系統略談目前的港股。瓻於3月最低跌落21,139點,已跌回17年移動平均線的水平(21,128點),意指自2003年1月入貨的股民,平均而言已經無錢賺,試想還有多少人願意沽貨?亦即股價十分低殘,長線投資者可開始分段吸入。
即使以上周五的收市指數23,484計算,仍然處於十年移動平均線之下(23,959點),反映今日買貨平於過去十年的均價,應不會吃大虧。
這裡無意提議各位現時入貨,只是說明分析系統的內涵。任何系統都有缺點,而且操作的技巧非常重要,即使掌握了系統的要點,如果其他條件(如情緒及過度自信或貪婪等)不配合,亦屬徒然。
本欄以後每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