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茗聲》茶文化特刊 > 正文

【佳茗飄香】大唐遺寶 盛世風華:法門寺地宮出土茶器皿

2020-05-27
■法門寺地宮出土唐代宮廷使用的飲茶器具■法門寺地宮出土唐代宮廷使用的飲茶器具

陝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十三個王朝曾在此建都,具有宏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位於陝西省寶雞市的法門寺,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1987年,工作人員意外發現了唐代佛塔地宮,經發掘出土了大量國寶級的文物。其中出土了一組唐代宮廷茶具,揭開了大唐宮廷茶文化的興盛之風,也為人們展現了大唐的人文盛世。

地宮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僅等級高、品種多,有的甚至完好如初。是研究唐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多種學科提供了實物證據,對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地宮出土的一整套唐代宮廷使用的金、銀、琉璃、瓷等食用及飲茶器具引起了茶文化研究者的注意,其中有:鎏金壺門座茶碾子、金銀絲結條籠子、飛鴻毬路紋鎏紋銀籠子、鎏金鴻雁紋雲紋茶碾子、鎏金團花銀鍋軸、鎏金仙人駕鶴紋壺門茶羅子、鎏金雙獅紋菱弧形圈足銀盒、鎏金摩羯紋銀鹽台、銀頭箸、銀罈子、鎏金流雲紋長柄銀匙,還有一些鎏金或銀的茶託、茶碗、高足碗等,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等級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宮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說,證明了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唐代。其規劃之合理、質地之精良、造型之優美、工藝之精湛、品類之完整、價值之昂貴、規模之龐大,空前絕後,無與倫比。反映了大唐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展現了唐代燦爛的茶文化史實,是盛唐氣象的生動體現。它是世界上迄今發現時代最早、器形品類最完整、製作最精美的茶具,也是歷代茶文化典籍中從未揭示過的歷史文物。

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史上,唐代是至關重要的階段。茶葉從混合型飲品脫離出來,其飲用價值得到凸顯。茶葉成為重要貿易商品和貢品,政府開始首次徵收茶稅。飲茶之風普及開來,從南方到北方,從貴族到市井,茶的品飲方式愈加精細化,從一眾物質生活演進為精神文化。唐代,佛教對飲茶之風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僧人修行,喜愛一飲茶助益神思,形成了獨特的禪茶文化,影響了大批文人,並逐漸融入到民眾的日常生活。唐人陸羽所著的《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陸羽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套唐代宮廷茶具為皇家等級,質地精良,造型優異,工藝先進,系列完整,是珍貴的歷史文物。茶具上多有鏨文,標明其製作時間、出處和供奉者姓名。從茶羅子、茶碾子、碢軸的鏨文來看,大部分器物製作時間是鹹通九年至鹹通十二年(868-871),而且許多器物出自「文思院」(文思院乃是有唐一代專為皇室製造金銀犀玉巧工之物的宮廷手工作坊),表明這些茶具是專為大唐宮廷製作的茶器具。

茶具展示了從烘焙、研磨、過篩、貯藏到烹煮、飲用等製茶工序及飲茶的全過程,配套完整,自成體系,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金銀茶具,反映了唐代茶文化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從這套茶具中可以推知,唐人「吃」茶的過程為:先把茶葉從茶籠中取出,經烘烤後,用茶碾子研碎,再用茶羅子篩過,將細茶末收入由框、羅、抽屜組成的抽屜中,水燒開後,先取出茶末,兌水,在茶盆中調成糊狀,再加進鹽、薑、蔥、椒等調料,沖水,然後用茶碗分盛,茶碗下墊茶託,端起來吃掉。其中,金銀絲織條籠子、鎏金球路紋銀籠子為烘焙器。茶葉的貯藏保管自古以來就備受重視,唐代飲用的茶為茶團,為了使茶乾燥而色、味不減,需將團茶裝入吸熱方便又易於散發水氣的茶焙之中,烘去茶的水分。一般茶焙多用竹編製而成,而法門寺出土的是唐代皇室茶具,為顯其尊貴而用金、銀絲編織而成。鎏金鴻雁紋銀茶碾子、鎏金仙人駕鶴紋壺門座銀茶羅子為碾羅器。多數研究者認為鎏金銀龜盒是貯茶器,但近年也有研究者認為其為香器,龜在唐人心目中,象徵吉樣、長壽。鎏金蕾紐摩揭紋三足架銀鹽台為貯鹽器。《茶經》記載,唐代飲茶必須加鹽等佐料。鎏金鴻雁紋銀則為烹煮器。《茶經》所記:「則者,量也,准也,度也」。銀則是投茶時所用的匕狀量具。琉璃茶託、茶盞為飲茶器。整套茶具是唐代宮廷茶道、唐代宮廷飲茶風尚及其奢華的歷史見證。

地宮還出土了秘色瓷碗5件,秘色瓷是漢族傳統製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精品,是中國古代越州名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瓷器,「秘色」一詞最早出自晚唐詩人陸龜蒙詩篇《秘色越瓷》,秘色瓷的製作工藝已失傳千年。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碗雖未明確記載為茶具,但有學者研究認為其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宮樂圖》中唐代後宮女眷品茗用的碗狀茶盞極其相似,也應列為茶具。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大唐皇家茶器具,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水準。有學者研究認為,從金銀茶具的考證探索,民間飲茶器具多以陶瓷茶碗為主,皇室貴族則多用金屬茶具和當時稀有的秘色瓷及琉璃茶具(這些茶具均為在法門寺地宮的出土文物)。所以,唐代茶文化一是以文人僧侶為主的民間茶文化,一是以皇室貴族為主的宮廷茶文化。從用具分析,前者崇尚樸素、自然之風,後者則以奢華之色彰顯皇家的貴族之氣,如今,人們可以從法門寺出土的茶具一窺唐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照見唐朝宮廷茶文化的繁盛。■文:澄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