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考試,每間學校都得努力提高考試的合格率,希望名列前茅,否則,就不能吸引資質好的學生。資質好的學生的定義,就是記憶力好、適應大量操練、適應考試時候的偏題和難題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特點就是他們的父母都是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特別是媽媽是大學生,有條件為自己的子女進行大量的操練,並且能夠付出相當於基層人士半個月的工資,為自己的子女聘請補習老師。這樣的教育制度,就有名校和非名校的分野,窮學生和富貴學生的區別。
近年來,富有的學生都大量地轉到了國際學校接受教育,準備出國,最終是逃避了中國內地或者香港以考試為主導的教育制度,他們要培養出更佳更優秀的學生。然而,國際學校的學生,基本沒有國家民族觀念,更加有「人上人」的優越感,瞧不起一般的學生。這些學生驕傲自大,將來情商都很差。
由於競爭激烈,內地和香港都出現了虎媽媽,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她們都會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天才進行培養,四五歲就要學習和自己年齡毫不相符的知識和語文課本,背誦幾千個生字,要懂得四位的乘數。虎媽媽要求孩子進入名校,要求孩子一切聽自己的擺布,還認為自己是最愛孩子,出於這種愛,虎媽媽綁架了自己的孩子,干涉了孩子要唸什麼課程,要取得異於常人的進度;干涉他們怎樣進大學;干涉他們怎樣選擇職業;干涉他們的婚姻。美國著名的大學的教授們,很擔心遇到了擁有一個虎媽媽的中國留學生,很不願意吸納這種中國留學生。教授們招收博士生時,都準備好了科研題目,希望學生和自己一起進行科研攻關。
但是,經過了兩三年的培訓,博士學生突然提出不做科研了,準備退學。因為虎媽媽認為中國正在全力發展金融業,銀行都設立了投資部,出售金融產品,現在回到內地,可以走後門當一個基金投資經理,收入高,前途好。搞科研項目,成功機會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如果不成功,就耽誤了七八年的工夫,浪費了青春。這樣的中國留學生可不少。
世界正在進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時代,需要培養有創新能力、思想開放、情商高、跨領域的知識豐富、好奇心很強、突破能力很強、交際能力很強科研專家。舊式的人才,一定要數學、語文能力和知識好,才算作是人才。經合組織在二零一八年,第一次把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納入了青少年學習能力評價的基準。美國很多商業機構認為,考試成績並不是對一個人的能力最有效和最重要的評價標準。根據統計,考試成績對人一生發展的影響力,僅佔百分之十八。情商的因素、朋友的多元化、對各個領域新事物的掌握、對個人未來前途的發展,佔了百分之七十的決定作用。正因為如此,美國改革了教育的方式,着重培養學生面對未來學習的能力,要適應未來技術的發展。我們正在面對着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絡的新時代。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淘汰了陳舊的知識,出現了新的行業、新的經營模式。
美國不少有名的大學都進行了教育方式的革新,不再設置死板的課程,要學生重溫幾十年前的講義。不少西方國家都開始設立了項目學習。美國一所著名高中學校High Tech High,面向社區公開招生,能夠挑選到最好的學生,不需要實行分科教育,而是設計了項目教育,師生制定研究的專題項目,參與的學生通過研究,找尋突破方案。學校裏面有工廠、實驗室和車間,完全沒有一般中學的教室。
美國還有一間新型的大學--密涅瓦大學,設在舊金山,安排的課程是:第一年在舊金山學習四門方法論過程,然後每一個學期裏面,都到一個具體的國家,利用社會作為課堂,進行深度學習。最近幾年,最優秀的學生都希望加入這所大學,因為這所大學的競爭力比很多知名大學都高得多。這所學校不需要申請者提供美國高考SAT考試的成績,不過錄取率很低,僅得百分之二。美國的媒體稱這一所大學為「顛覆常青藤大學」,是最難進入的大學。
學生喜歡這所大學的什麼東西?這所大學實行了項目教育,強調個性化的學習,並且要兼顧項目的學習,學習的內容都是社會需求的新技術。學校裏有工廠、實驗室、車間,沒有一般的教室,實際上就是搞科研項目。例如怎樣到月球探險。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葛洛龐帝對教育作出論述:「我要提醒大家,要把教育和學習區分開來,學習是自己去做的事,而教育是別人對你做的事。」這所大學與不同的國家和城市都建立了聯繫的機構,或者合作的大學,與科研企業建立了密切的聯繫,正在培養未來世界最頂層的領袖性人物,會推動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