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宜發
其實在娛樂圈工作,也有很多不明文的習俗,雖然可能有很多人覺得迷信,但無可否認,娛樂圈被形容為「偏門」行業,所以如果你是置身其中的一位工作者,也希望可以持守這些習俗,求一個心安理得。
這樣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可以安心做每一件事。舉一個例子︰如果是電影公司或電視台的開鏡儀式,也有他們的習俗。就是說,很多人也會知道,或者曾經接觸過,就是有一個拜神儀式,儀式上會放一隻大大的燒豬在中間位置,旁邊有一些水果,然後參與拍攝的每一個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大家先來上香,向着四方叩頭拜祭一下,務求拍攝一切順利。當然我也曾經歷過這些拜神儀式。看見的祭品,大多數跟我之前所講的差不多。
最近我看了一個台灣節目,他們的開鏡拜神儀式跟我們香港又有所不同,而且用的祭品也需要「好意頭」。先說水果,他們會用香蕉,意思就是在拍攝的時候,攝影機焦距可以更加集中,沒有出錯。另一種祭品就是小朋友及大人也喜歡吃的「乖乖」零食。其實自己小時候也很喜歡吃,不過他們會特別挑選綠色的包裝,綠色就等如我們駕車的時候或行人路上看到的交通燈,如果是綠燈的話,就是暢通無阻,意思就是拍攝非常順利;另外用「乖乖」脆片零食的原因,是希望在拍攝的場地、工作人員之外,可能會有一些在另一空間存在着的人物,也會「乖」起來。就算你不相信這些習俗,但又覺得蠻有趣。
在這個電視節目裡面也分享了一個故事。是在電視台工作的一個年輕有為小伙子,他本來是一個節目助理,但他因為想賺多一點錢,如有「替身」的工作,他也會頂上去做。有一次外景隊伍到一個沙灘拍攝,需要一個替身來代替男主角從沙灘走進海裡,直至見不到整個人為止。當攝影師說:「可以了。」這個年輕人竟一直沒有從水中走出來,在場的工作人員立刻用竹竿在水中找尋,結果只挑起了一些衣服,最後找到這個人,原來發現他卡在石頭石縫之間走不出來,結果淹死了。自此之後,當他們回到電視台做後期工作的時候,每逢有這個替身的畫面的時候,整部片段便會卡着,久而久之,他們終於知道,可能這個年輕人也出現在這個後期製作室裡,所以製作人自言自語地向着空氣說:「小朋友,希望你可以幫助我們順利把這些工作完成,我們一起喝一杯吧﹗」
說時遲那時快,畫面立刻再度起動了,可能就是這個年輕人都希望可以繼續參與這個拍攝。導演回想一下,才發現拍攝這個場面之前沒有上香。
有時也覺得很矛盾,在現今社會任何事情都講求科技,有好多事情也覺得迷信,漸漸地有人沒有跟隨一些俗稱的「行規」來做事,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會出現種種狀況而影響工作的進度,如我們需要參與這些工作的時候,是否要衡量一下需不需要先上香求一個安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