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周平告訴記者,其太太在香港嶺南大學任副教授,他負責企業融資和併購,經常要往返深圳和內地,他在深圳工作,主管企業融資和併購,客戶都是以內地為主。因入境隔離原因,他數個月呆在香港,其深圳項目推進受到了很大影響,團隊成員擔憂沒有新項目影響收入,可能會紛紛散夥。
須出面與客戶洽商
周平表示,他從事的企業融資和併購,新的項目要求他本人與企業負責人現場溝通交流,如果不出面的話,對方會不信任他們。「最近有一家企業融資諮詢服務,計劃融資6,000萬,如果成功的話我們有200萬元收入,因隔離政策我去不了深圳,項目一直拖着,進展不到50%。去年底就在談這個項目,現在還掛在那裡沒有進展,短期客戶可以理解,但時間太久了客戶就會放棄重新尋找合作方,該業務就可能丟了。」
這是一個重要項目,如果丟了就會出現虧損。為此他心裏十分着急,而且這類項目很多,以前有談過合作,均是處於進展的一半,因來不了深圳,令他進退兩難,一旦掉了鏈子,影響其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
更令周平頭疼的是,其深圳團隊成員也十分着急,作為團隊的老闆,如果找不到客戶有新項目給他們做,必將內心發慌,擔心沒事做收入大降,因而就可能離開了。而一旦團隊散夥了,他要想重新組建新團隊就難了,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中間還要磨合一段時間才能有效地展開合作。
反映大灣區融合未成熟
周平坦言,大灣區融合的話題已經講了一年多,作為港人他經常往返深港兩地,這次疫情兩地對入境者隔離是對的,但是卻沒有推出對經常往返兩地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員進行互認豁免的政策,他感覺大灣區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香港推出一些豁免檢疫政策,但要求在香港與內地均要有公司,對他們新移民來講,兩地都不符合條件,他惟有期待兩地早日協調互認檢測通關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