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裏人都是從事外貿行業的Julie,在寧波一家日用品有限公司負責外貿銷售工作已經6年多了,主營國外客戶比較喜歡用的清潔用品,如拖把、塵撣之類的。「我們公司的年銷售額平均在3,000萬-3,500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去年做到了4,000多萬元,今年1-3月的訂單,我們真的是爆單,月均超過往年一倍,每天都在加班,然後4月開始銳減,比往年少30%,所以目前工廠的訂單量基本能做到6月中旬。今年1-4月的訂單是往年的70%,5月到月中還沒有訂單。如果下半年形勢不好轉,7月開始會有空窗期。」
外貿大額單需線下洽談
目前Julie公司接的訂單,都是1-5月累積的訂單,而疫情期間沒有了傳統的線下商貿展會,「雖然有網上的貿易渠道,但是線上的體驗感以及客戶的使用感,成單還是比較有限,大額的交易還是需要線下洽談更有效。太小的單子,我們工廠其實都不願意做。」Julie表示。
「淘寶天貓這樣的電商平台,其實作用還是有限,需要專業人才來經營,還需要專業的培訓,之前這類人才也不容易招。而且我們工廠專門是做外貿的,所以並沒有花太多精力去做網上內銷,我們工廠95%以上都是外銷,早幾年就開始想做淘寶類的內銷,但是沒成功。」
仍看好前景 忍受短期低潮
Julie有6個外貿業務員同事,都是寧波本地的,因為之前的訂單要趕工,相對來說還比較穩定。而Julie也告訴記者說,有同行因在紐約的客戶,因為基本都還在家休息,他們外貿業務員也只有呆在家裏,拿着公司的基本工資過日子。「我的同行朋友目前大部分的都還好,有小部分的話可能一周只上三到四天班。其實只要你自己本身業務過硬,我覺得對外貿業務員來說,可能就是幾個月的失業以及找到新工作適應產品期,雖然會有短時間的收入影響。」
「比如這段期間防疫用品行情比較好,如果有渠道,也可以做,但是准入點會比較高一點。此外也有市場好的外貿領域,像很多現在室內的健身器材,包括你寵物用具啦,還有那些室內裝飾的這些產品啊,今年的市場就非常好。」
在Julie看來,其實外貿業務員很早之前就在轉型了,因為這個大勢不僅是這一場疫情來的。做跨境電商這一部分是直接面對國外客戶的,如果產品對的話,他們基本上都不會有影響,而且現在大部分亞馬遜的商家都是中國人在操作。「以前外貿業務員可能僅僅需要知道展會方面的知識,而現在很多外貿業務員可能更多地會需要網上平台的這些知識,還要具備網站引流和自我引流的能力,以及包括找到國外類似於國內微商的這種能力,直接找這些供貨資源。」
但是Julie也坦言,工人這塊如果沒有訂單就會流失比較大。「關鍵,比如我們作為終端消費的清潔用品,消費被抑制了,也沒法增加訂單。訂單不夠,6月份會有明顯影響。其實現在工業區裏,很多工廠是缺工人的,因為現在工人都是計件算工資,如果後面訂單跟不上,很快會走。我們也有淡旺季,每年到旺季外貿都需要再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