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中國青年手把手 巴國推廣雜交稻

2020-06-29
■代英男和當地農夫觀察水稻生長情況。      受訪者供圖■代英男和當地農夫觀察水稻生長情況。 受訪者供圖

親身示範科學耕作 盼改當地古舊方法

頭戴大草帽,穿茪痚繯筒Z傳統的寬鬆長衣,露出被曬得黝黑的皮膚,赤腳遊走在水稻田間......在巴基斯坦推廣雜交水稻的「90後」中國青年代英男,通過短片記錄他在當地的故事,吸引了17萬名粉絲。從2017年畢業後加入隆平高科國際業務部後,代英男平均每年有7個月呆在巴基斯坦,負責雜交水稻的市場推廣工作。由於種植理念的不同,在當地的宣傳工作需要代英男親身上陣示範,務求令當地人接受被視為「苛刻」的現代化種植方式,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推廣。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姚進 湖南長沙報道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湖南長沙見到了代英男,他皮膚黝黑,這是長期在戶外工作,特別是巴基斯坦的烈日暴曬留下的印記。本來他早該赴巴基斯坦開展工作,卻因疫情阻斷航班,至今已留在長沙長達半年。

他非常想念那邊的工作和生活,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讓他能夠盡快返回工作崗位。代英男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可見於其用來記錄海外生活的抖音賬號─「小代在巴基斯坦種地」。賬號發布的500段短片中,大部分都是在稻田工作的場景。

但無可否認,較為落後的基礎設施、差強人意的壎芡藿珛扔w件問題的確是代英男和同事們在巴基斯坦工作需要面對的挑戰。但最大的困難,無疑是當地的天氣及價值觀上的差異。

人生首中暑 幸獲巴人照顧

巴基斯坦南部地處熱帶,水稻種植期間,隆平高科巴基斯坦項目部所在的信德省的平均氣溫超過30℃,進入夏季後地表溫度最高甚至能達到52℃。為了講解及示範人工授粉等重要的耕種節點,項目部職員經常需要在田間連續待五六個小時。單單在田堥咫@天,袍衫就反覆地被汗水浸透再被高溫曬乾。酷熱的天氣,使代英男入職不久就經歷了人生第一次中暑,他憶述當時在床上休息的3天期間,頭暈無力、不停出虛汗。

還好有巴基斯坦同事得知代英男的情況後,不但為他買藥,更輪流照顧中暑的他,之後又傳授了許多當地防暑小技巧。「這次中暑後,我對巴基斯坦人的感情又加深了一些,在異國他鄉得到他們的小小幫助,都讓我很感動。」代英男說。

水稻畝產增 巴農心服口服

而代英男等人之所以需要手把手講解如何種水稻,正是為了改變當地人的傳統耕種觀念,讓當地人接受更加科學、現代的種植技術。巴基斯坦人信奉「產量是靠上天保佑的」,這種靠天吃飯的理念,讓他們無法理解中國人的要求為什麼如此「苛刻」。以簡單的除雜為例,當地人認為,水稻長在田間就是上天的恩賜,不應該被拔除。

為此,代英男的前輩們不得不手把手地向當地人教授人工授粉、肥水管理、除雜等技術,希望透過一邊種植示範,一邊摸索創新,慢慢引導種植戶改變。

從播種、秧田管理、移栽、大田管理到後期的花期預測、人工授粉、收割,中國專家用一整套先進的耕種理念,「顛覆式」地改變了當地農民對水稻種植的認知。當地種植戶3,000多畝水稻的畝產量,從毛重500公斤增加到900公斤。實實在在的成績令當地農民心服口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