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的雲南昆明,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筆下濃綠明亮的「雨季」,萬物瘋長。第四屆大益文學院作家簽約儀式暨「時代·先鋒·未來」主題文學研討會如約而至,但因疫情之故,天南海北的作家朋友只能相聚線上屏中,隔屏詠歎昆明野生菌之美味,共話先鋒文學之未來。凝聚起作家們孤傲之心的,是大益一直高舉的先鋒旗幟,以及內地最高的千字千元稿酬體系,秉承原創作品「文學性」「深刻性」及「探索性」之先鋒精神,和業內漸具聲望的「大益文學」書系出版平台。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和向紅 / 圖:大益
繼三年來簽下41位作家之後,作為內地首個高端民營文學機構的大益文學院此次再簽下12名老中青三代作家,至此,「大益文學」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已達到53人。著名作家、雲南省作家協會主席范穩,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寧肯,著名畫家、詩人呂德安,七八十後曹明霞、樊健軍、吳文君、馬拉、陸源等文壇中堅和才華逼人的文壇新秀余靜如、周愷、奈洛、陳小手12位作家加盟大益文學大家庭。12位簽約作家就「疾病與隱喻--小說的未來圖景」、「小說寫作新的轉折」與廣大讀者展開線上交流,並結合當下的世界疫情,圍繞主題分享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經驗。
中國文聯名譽副主席、中國筆會中心會長丹增分享了自己對文學的感悟並祝賀大益文學四周年慶。他說,優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作品同樣是一代風尚的寫照,將為後世所珍視。一切不朽的作家,都會吐露他們的心聲,一個好的作品猶如羅馬的經文,永不為時光磨滅。有自尊的文化人,如果連着三天不讀書的話,自己都會覺得說出話來沒有味道,對着鏡子照一下自己,也會覺得自己的面孔令人討厭。讀書寫作,寫作讀書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著名作家王祥夫以加盟大益文學而感到榮幸與寧靜。他說,真正的文學是於人生有大益的,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作家首先要讓自己的作品有益於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唯此,文學才有意義!
災難讓我們聽從自己的聲音
「時代.先鋒.未來」的研討主題,是疫情之下對文學的思考和回答。大益文學院院長陳鵬的回答是,「先鋒」仍然「在路上」,仍然是一個永不過時的動詞,它絕不會傻乎乎地沉湎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而是讓我們深思文學的秘密之一--先鋒性,哪怕是一點點的「背叛」,寫出不太一樣的作品。是的,時代和未來被這小小的「不太一樣」連接起來,但它連接的,是偉大的十九世紀,輝煌的二十世紀,以及壯麗的二十一世紀。
陳鵬歡迎眾多作家的加盟,也遺憾不能在美麗的昆明與大家暢飲,但慶幸以文學相連。他在視頻發言中說,當全球都為這場災難張皇失措,幸好有文學,讓我們寫下早就想寫的文字,讓我們面對它,修改它,讓它更準確,也更真實。於是,災難對於作家來說反而是一次檢驗和矯正,讓我們安靜下來,聽從自己的聲音。如同掘一口深井,或去往遠方。世界的巨變正在考驗作家直面災難甚至直面人類去向的信念,它終將追問:你拿出了什麼樣的作品?你又在哪些層面上做到了盡可能的誠實?
即將步入40歲行列的陸源是大益文學的本屆簽約作家,他拋開了從事將近十五年的圖書編輯工作,辭職在家專職寫作。在疫情最緊張那幾個月,陸源在家翻譯麥爾維爾的長篇小說,同時構想着自己的長篇小說。他說,新冠肺炎疫情讓社會各方各面都遭遇了衝擊。具體到文學領域,文學圖書的出版受影響很大,市場蕭條、銷量下滑,於是新書的出版也越來越不容易。但大部分文學雜誌,因着體制的防護罩,受衝擊不大,稿費標準幾年來一直在提高,今年也並沒有下降。
作家們往文學雜誌投稿的力度反而增加了,但名刊大刊的排稿時間越來越長,有些刊物,不僅今年的版面排滿了,估計明年的版面也快要或者已經排滿了。
為文壇催生先鋒作品
大益文學院院長陳鵬稱,簽約只是「大益文學」漫漫征程的開端而非節點,更非「結束」,後續的青年作家扶持計劃、出版計劃、海外寫作營計劃還將貼身跟進;幫助更多中青年作家拓寬視野、多出佳作。極具先鋒品格的優秀作品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才是中國文壇目下需要和樂見的。
目前,「大益文學」書系已出版了《慢》《城》《寓》《戲》《躍》《攬》《虛與實》《在別處》《變》《豐與簡》《彼此》《如訴》《晴》,以及90後短篇小說集《十三人》,于堅攝影文集《暗盒筆記2》等高品質圖書。一大批內地一線詩人、作家、評論家,以及新銳寫作者都奉獻了最新佳作。其中,于堅首發《慢》的歷史散文《朝蘇記》由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後,獲「南都華語文學年度傑出作家」獎;寧肯首發《城》的長篇散文《北京:城與年》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後,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
大益文學院於今年3月頒出了首屆「大益文學雙年獎」,今後將陸續推出「大益文學」書系的法文、英文、西班牙文等版本,在肯定作家和藝術家純粹先鋒趣味的同時,為國內外眾多思想自由、文體新穎,並極具才華的創作者和作品搭建優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