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琳 北京報道)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出口額同比增長4.3%,自4月份以來連續三個月增長;進口增長6.2%,年內首次雙雙實現正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在昨日的發布會上稱,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整體表現「好於預期」。
經歷了一季度震盪,二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降幅收窄至0.2%,環比一季度增長16.7%。受二季度外貿向好帶動,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總值達14.24萬億元人民幣。雖然上半年外貿總值同比仍下降3.2%,但相較1月份至5月份同比降幅收窄了1.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下降3%,進口下降3.3%。
二季度8個雙邊貿易增長
分國別看,上半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同比增長5.6%,中歐貿易額同比下降1.8%;中美貿易額下降6.6%。上半年中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中,貿易額增長和下降的各佔半數,而單看第二季度,有8個雙邊貿易都在增長。
手機出口較上月增近22%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璐指出, 6月份出口「由負轉正」主要受到防疫物資的帶動。紡織品、醫療器械以及塑料製品均與口罩、呼吸機等防疫物資相關,其6月份同比變動分別為56.72%、99.96%以及84.05%,合計拉動出口增長4.9個百分點。
此外,疫情造成的「宅經濟」消費也對出口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手機出口從數量和價格因素的角度均較為樂觀,手機出口數量較上月增長21.87%,出口金額較上月增長7.87%。從外需的角度看,中國的出口的回暖與出口訂單集中完成交付相關,疫情進入平台期的海外經濟體復工復產不斷推進,需求逐漸恢復。
疫情反覆 下半年進出口仍承壓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下降4.9%。WTO也預計全球貨物貿易將下降13%至32%,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下降20%。
李魁文稱,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疊加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下半年進出口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但隨着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效應的持續釋放,有信心穩住外貿基本盤。
劉璐指出,在海外疫情反覆的背景下,中國外貿韌性逐漸凸顯,醫療物資對出口的帶動依然明顯;中美經貿協議進一步推進,進口漲幅較明顯。上海航運交易所的數據顯示,中國發往美國的海上貨櫃現貨運費刷新了2009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高值,說明從國際航運角度看,外需有所回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外需的完全修復還需一段時間,且受到疫情反覆的影響,未來中國出口依然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