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加入現實細節 減少預測誤差

2020-08-04
■ 劉際明(右)及劉泱(左)建立了嶄新的計算模型,量化計算不同年齡層及社交場合的傳播風險。 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 劉際明(右)及劉泱(左)建立了嶄新的計算模型,量化計算不同年齡層及社交場合的傳播風險。 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

世界各地科學家均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確診與傳播進行建模、預測,其準確度都是外界關注焦點。浸大領導的「新冠肺炎傳播與風險在線分析工具」,在過程中添加了不少參數,希望令整個預測更為準確,為政策決定者提供更可靠的數據參考。相關論文早前已於醫學期刊《刺針》子刊《EClinicalMedicine》發表。

浸大計算機科學系講座教授劉際明表示,若數據建模過程沒有辦法想得那麼仔細,當中的誤差就會非常大。他形容,社會就像一個牆壁凹凸不平的房子,堶掘侉﹞ㄕP大小、顏色的球,想要預測它們的碰撞軌跡是極為困難的事情。相反,一般的建模就像在房子堜髜﹞@樣的白色球,假設人群和環境設置都是一樣的,忽略了現實複雜的因素。

為了提升分析工具的準確度,研究團隊在建模過程中加上不同人群在各種社交場合的現實細節,包括城市人口數目、確診數字、封鎖交通的程度、人們戴口罩的習慣、保持社交距離的意識等;另外,也參考了大量醫學和傳染病專家的意見,務求將現實情況加入模型堶情C

家庭成高風險場景

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泱補充指,正因為模型考慮了社交細節,家庭便成為了高風險場景,因為家人間有較多親密接觸、在家不會戴口罩,「一個人或會傳染給幾個人,反而增加了感染風險。」■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