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疫情如此嚴重、社會如此分裂、民生如此艱難,但亂港勢力仍在千方百計阻撓抗疫、阻撓一切有利於民生紓困的措施。擺在港人面前的是一個抉擇,繼續讓極端政治化葬送香港,還是團結一致戰勝疫情、推動香港再發展,是非黑白一清二楚。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亦就空缺問題作了決定,未來一年是香港非常寶貴的一年,全社會需要支持變革的正義力量,香港再輸不起了。
四十二個團體日前發表一份聯合聲明,強調香港又站到一個重要歷史關口,以市民福祉為依歸,致力擁護「一國兩制」的全面落實,理性支持和監督特區政府施政,維護全港市民的共同利益。同時發出四點共識和希望﹕人命關天,抗疫優先;恢復經濟,紓解民困;推動變革,突破困局;放下歧見,守護家園。這四點共識,可以說是對香港社會謀求變革突破的重要啟示。
人命關天,沒有什麼比市民大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更重要,目前的第一要務是集中一切資源去戰勝疫情。與其他歐美地區相比,香港其實幸運得多,有中央的全力支持,抗疫物資得到全面保障。而因為第三波疫情的爆發,中央急香港所急,緊急派員協助擴大核酸檢測,同時幫助香港建設方艙醫院。
事實一再說明,只有戰勝疫情,香港才能再講下一步的發展,而戰勝疫情就必須依靠中央的支持。建設力量的聯合聲明明言,希望香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善用國家支援,借鑒內地在抗疫方面的成功經驗,調動一切力量,加強追蹤和堵塞病源,繼續嚴控集聚,盡快控制疫情,維護民康。集中一切力量,香港不能再放任下去了。
由於疫情持續近七個月,香港經濟遭受重創。如今走到鬧市街頭,可以用百業蕭條來形容。商舖關門的關門、倒閉的倒閉,即便仍然繼續營業的,也是慘淡經營,怎一個「苦」字了得。而普通大眾同樣是極其艱難,有的就業嚴重不足,有的直接失業,也有的生活拮据,民生困頓,是香港當前的寫照。抗疫是一切前提,但特區政府乃至全世界都不能就此停手,應同時尋求保障經濟發展以及紓緩民困的措施。
正如建設力量的聲明中所強調的,希望特區政府在全力做好抗疫工作、推動疫情防控進入穩定常態的同時,通過健康碼互認實現粵港大灣區聯防聯控,進而逐步恢復兩地人員及經貿活動的正常往來,促進經濟復甦。同時要精準投放針對性政策,開展基建項目,增加臨時職位,完善失業援助制度,協助市民渡過寒冬。
當然,如果問題僅僅只是抗疫和恢復經濟,香港或許還不用令人太擔心,但問題也正在於香港面臨兩個嚴峻的環境。既有外部的世界政經大變局的大環境,也有內部的社會不穩定環境。以往香港賴以成功的發展模式,在新的環境下,未必能繼續有效,香港整個社會都必須變革。這包括政府施政的變革,提高行政效能;推動經濟變革,促住產業多元化,積極投入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社會變革,解決深層次制度性矛盾,理順開發流程,增加土地供應,改善居住條件,縮窄貧富差距,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全面改善醫療服務。
那麼更重要的是,香港市民需要團結。如果繼續嚴重的撕裂狀況,繼續「你死我活」的政治對抗,繼續嚴重的「泛政治化」討論,學校繼續被極端政治滲透,香港還如何奢談發展?建設力量強烈呼籲,政府要傾聽市民呼聲,及時回應民意。各界別也要搭建更多青年溝通、參與、培育和發揮的平台,為青年學業、事業、置業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更好條件。所有熱愛香港的市民,都必須守住「一國兩制」底線,依法維護中央與特區的關係;繼續保持「兩制」特色,堅持民主與法治核心價值,讓「一國兩制」實踐重回正軌、行穩致遠。香港已經遍體鱗傷,不能再分裂下去,香港需要變革的正義力量。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是一個寶貴的「窗口期」,讓香港社會可以放下爭拗,集中力量修補裂痕。只要港人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就一定可以再創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