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才證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員 黃澤航
近期,內地市場高位震盪,交投減少,滬指試圖挑戰7月高點未果,創指走勢轉弱,筆者觀察到,資金逢高兌現,亦不時試探低位權重,但後者缺乏持續性,未成氣候,原因為何,下文嘗試進行分析。
首先,中美關係緊張頻繁擾動市場情緒,在打壓抖音、騰訊之後,日前美國商務部升級對華為制裁,要求收緊美國以外第三方芯片供應商向華為供應標準化半導體零部件,並增加38家華為全球子公司進實體清單,消息一出,A股及港股兩地華為概念股連跌數日,對科技股影響可見一斑。此外,特朗普更是放話先前取消中美視訊會議,不過,媒體報道未來數日,中美將重啟會議,當中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市場選擇觀望。
其次,市場對貨幣政策仍心有疑慮。一方面,美聯儲7月會議紀要內容偏向鴿派,但市場解讀更為鷹派,源於未見通脹目標鬆綁的指引,加上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推進緩慢,海外流動性趨向觀望。
央行貨幣政策備受關注
另一方面,即便中國央行近期連續投放流動性呵護市場,但一則官媒報道全面降準概率低的文章仍讓市場疑心重重;加上7月中國貨幣信貸數據原本就不及預期,擔憂一直懸着。
最后,市場結構性的估值矛盾促使資金板塊輪動需要在無數次的折返跑中尋求再度平衡,難一蹴而就。隨着海內外經濟從疫情中逐步復甦,加上疫苗商用越來越近,配置低估值的順周期板塊(即傳統經濟股)成為市場議論焦點,惟短線的預期仍存分歧,當分歧出現時,以科技股為首的高估熱門板塊難以接力,導致風格輪動失敗,沽壓進一步加大,打擊低位權重股上漲動力,最終資金選擇再度觀望,等待下一次誘發入場。
值得留意的是,8月24日,內地創業板將迎來註冊制改革後的第一批18家企業掛牌上市,募資合計超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時存量企業的股價漲跌幅限制也將由10%調升為20%,短期或加劇市場換手和波動,帶來不確定性,亦成為資金選擇觀望的原因。
根據萬得數據顯示,截止8月21日,創業板綜合指數(含828隻成分股)的流通市值合計6.27萬億元,當日全天成交金額達到1,624億元,平均換手率為3.88%,平均波幅為4.29%,平均市盈率(TTM)為86.8倍。 (筆者並未持有上述提及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