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盈慧
劇名《三十而已》,未知劇情,已可推想到是年近三十女角的群戲了。
真的,三十已不再是女性的敏感年齡。「三十而立」主要還是為男士們而說,至於女性,最着緊的終身大事還是擇偶吧,過去男權主義社會口頭有14個字也夠可惡,就是什麼「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爛茶渣」,也真影響了好幾代女性的心理不平衡,直至二十世紀末之後,女性普遍進入職場與男性平分天下,回復芳華正茂的「女強人」一族,自信心強了,比起事業還未見成就的男士們,她們看來才更像一枝花。
這話對男士並無不敬和貶意,只是說男士們成家立室觀念強烈,責任心重,跟事業女性賺錢買花戴的心情相比之下,男士們工作壓力致疲於奔命,臉上不自覺流露出來的憔悴,總比起同年女性的青春魅力至少要輸幾分,所以女士們才不在乎說:「三十而已!」
編劇家和愛情小說家對「三十」才敏感,試看看中外愛情故事的主角,年齡都在三十之下就明白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茱麗葉到《鐵達尼號》故事固之然,我們的張君瑞崔鶯鶯和梁祝也不用說,戀愛年齡看得最認真的還是曹雪芹,寶玉黛玉都不外十五六歲,真懷疑曹公戀童成癖(不是孌)不然何以他紅樓中談情說愛的男女,平均都沒超過十九歲?
現代愛情故事的主角延至二十八歲也是極限,是不是當中有個共識密碼,暗示三十已不宜談情說愛就不必多說了,是不是擔心讀者對過了三十歲的女主角提不起興趣?就很值得研究。同時也可能為了討好過了荳芽夢的讀者,好等他們在影像和文字間可以回味失去的青春。
可是小說影視上的愛情故事,與今時今日的社會現實也大不符了,雙三十花甲的愛情主角還在天天上演,而且當中還包括殉情畸情不倫之戀,甚至離奇到連古稀女子都會遇情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