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彥 火
2008年5月31日,由香港作家聯會組成的香港作家代表團,應新加坡青年書局邀請,一連5天訪問新加坡,翌日參加由《聯合早報》主辦的新加坡國際書展,舉辦了「文學會死亡嗎?」公開講座。其後還分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錫山文藝中心舉行了文學交流講座,反應頗熱烈。
這次在新加坡國際書展上以「文學會死亡嗎?」為主題的講座,台上的講者和台下文學界朋友及聽眾,所得出的結論,與前一年在香港國際書展講座的結論是相一致的。正因為真正文學不是屬於官府的,而是屬於民間的,它是扎根於土地,所以生命力是堅韌的。後來我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師生交流,以及後來在錫山文藝中心與新加坡作家的促膝談心,都是氣氛親切、信念堅定的。
不管在國大或錫山文藝中心,儘管與會者的文化背景迥異,有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國留學生、新移民、土生土長新加坡的新一代年輕人,都走在一起來了,探討共同關心的問題:華文文學的前景。態度認真,勇於表態,情緒高漲,氣氛熱烈,每次的座談都因時間限制而欲罷不能。
我們談到華文文學創作的體驗和希望,我們一起憧憬着華文文學欣欣向榮的明天。從這一張張熱哧哧的臉龐和一雙雙誠摯的眼睛,我們讀到華文文學的熱量和曙光。
在這次活動期間,我還與陳孟哲先生達成協議,由他斥資出版一套華文文學大系,由我與原甸策編,這就是其後50位華文作家選集的《世界當代華文文學精讀文庫》的出版。關於《世界當代華文文學精讀文庫》,出版者是「新加坡青年書局、明報月刊出版社」。總策劃由陳孟哲和明報月刊社長張曉卿擔任,策劃主編由潘耀明(彥火)和原甸擔任。
我首先發起了一個由28位海內外大學的文學教授、專家、學者、資深出版人組織的編委會。他們包括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馬悅然教授、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北京大學嚴家炎教授、上海復旦大學陳思和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陳永照教授等等,由他們選出50位海內外華文作家,以獲得編委會票數最多的50位作家為準。
50位票數最多作家包括:王蒙、王安憶、白先勇、朱天文、余華、余光中、李昂、李銳、洛夫、高行健、張煒、莫言、殘雪、馮宗璞、馮驥才、黃春明、董啟章、劉以鬯、劉再復、遲子建、閻連科、韓少功、聶華苓、鐵凝、王鼎鈞、黎紫書、張曉風、虹影、賈平凹、章詒和、蘇童、也斯、林文月、舒婷、劉震雲、陳若曦、邵燕祥、張承志、蘇偉貞、阿來、林白、史鐵生、格非、馬原、嚴歌苓、余秋雨、施叔青、楊煉、北島、瘂弦。(一個高尚的出版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