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陝西石峁遺址考古再獲重大發現 中國史前最大城址現真容

2020-08-27
■皇城台發掘現場■皇城台發掘現場

作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已經走過30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於今年5月5日公布了2019年度評選結果,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成功入選。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在過去的一年裏,石峁遺址考古工作再獲重要成果,70餘件精美石雕的出土,不僅遠遠超出以往學界對4000年前中國早期文明高度的判斷,同時連續多年的石峁考古工作亦表明,石峁城址的核心區域皇城台,已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築。專家表示,石峁城址是目前所見中國史前時期最大城址,該城址建築也奠定了東亞地區古代都城以宮城為核心、多重城牆圍繞的城市布局風格。■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上世紀二十年代,在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的一座山頭上,村民們驚奇地發現,每逢下雨山溝裏總會沖刷出很多的玉器。90多年後,考古工作者一次探索式的試掘,石峁遺址「石破天驚」般重見天日。

規模大於良渚遺址

石峁遺址位於黃土高原北部黃河西岸,毛烏素沙漠南緣的黃土樑峁上,地表溝壑縱橫。2011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該遺址進行了系統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發現,石峁遺址主體內涵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規模大於良渚遺址(300萬平方米)、陶寺遺址(280萬平方米),是中國北方地區龍山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更有歷史學家認為,石峁古城或是中國上古時期「黃帝」部族或與堯舜禹等重要人物相關的都城。

近年來,特別是通過2019年的發掘,石峁遺址皇城台重要發現逐步揭露。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考古隊副隊長邵晶介紹,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內、外城共同拱衛皇城台。「皇城台是當地百姓對石峁遺址內一處石砌台地的稱呼,從位置來看,皇城台位於石峁城址內城偏西居中部,是一處相對獨立的山峁,頂部平坦開闊,南、北、西三面臨溝。」邵晶表示,站在皇城台台頂,可遙望到外城北部城牆,外城東門址和外城二號門址。而從結構來看,皇城台底大頂小,頂部面積約8萬平方米、底部面積約24萬平方米,四圍築有護坡石牆,石牆自下而上逐階內收,階階相疊,形成台階覆斗狀之勢。石牆砌護的總高度超過70米,高大巍峨,氣勢恢宏。

出土各類文物逾4萬件

經過對皇城台東護牆北段上部的規模性揭露,考古人員清理出氣勢恢宏的石砌護牆遺蹟和數量巨大的各類遺物。目前揭露的護牆高8至15米、長約120米,牆體整體保存較好,呈台階狀自下而上逐階內收,在不同高度上採用了不同的砌築理念。該疊覆牆體的主要文化層是來自皇城台台頂「棄置堆積」,其內出土遺物極為豐富。初步統計,東護牆北段上部「棄置堆積」內出土各類文物標本不下4萬件,主要包括骨(牙、角)、石、陶、玉、銅等遺物,還有一些紡織品和漆皮殘片。系列測年顯示,皇城台東護牆北段上部「棄置堆積」的絕對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是皇城台使用晚期的主要年代。

據了解,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尤以骨器為最大宗,且數量巨大,多見針、鏃、錐等小件工具類器物,骨針數量1萬餘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骨器中還發現20餘件口簧,口簧即我國先秦文獻中記載的「簧」。而結合骨料、坯料、廢品、石刀(鋸)、礪石等骨器「製作鏈」工具的出土,專家推測皇城台台頂在當時應存在大型製骨作坊。

20件陶鷹栩栩如生

除了史前古人們最常用的骨器,皇城台頂出土的陶器數量亦非常可觀,除大量鬲、斝、盉、瓶、豆、甕等日用器物外,眾多的建築用瓦也暗示着皇城台台頂存在着覆瓦的大型「宮室」類建築。此外,石峁遺址皇城台台頂100餘片卜骨的集中出土,以及近20件陶鷹或許暗含了其信仰和宗教功能。記者看到,這些陶鷹多為灰陶質地,飾繩紋或籃紋,身體各部位塑造栩栩如生,腿部粗壯穩固,雙翅伸展上舒,脖頸翹昂,背部寬平施交叉貼附裝飾,整體作振翅欲飛之狀。

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石峁遺址皇城台建築規劃逐漸清晰。「非常震撼,皇城台門址自東向西依次由廣場、外甕城、南北墩台、鋪石坡道、內甕城、主門道等組成,廣場由南、北基本平行的兩道石牆及外甕城東牆一線圍成,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33米,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邵晶告訴記者,皇城台門址外甕城位於廣場內側、南北墩台外側正中,為一道平面呈折角「U」形的石牆,在其外側牆根處,發現緊貼牆面的兩件完整玉鉞,當係鋪設甕城外的廣場地面時有意埋入。南、北墩台位於廣場內側,平面長方形,結構相同,均係夯土內芯外包石牆的「石包土」結構,分別與廣場南牆和廣場北牆相接,南墩台頂部的層位關係揭示出其建築年代可能要早至公元前2200至公元前2300年。

而最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在皇城台門址內甕城,發現一條呈平面「U」形「迴廊」結構,且頂部完全封閉的主門道,其下接內甕城、上則直通皇城台台頂。邵晶認為,皇城台門址形制特殊,結構複雜,除顯示出較強的防禦色彩外,最外側的長方形廣場及兩側伸出的長牆,可能還具有一定的禮制功能,對後世都城正門如北朝鄴南城朱明門、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明清北京城午門等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