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峁遺址系統考古4年以來,通過對動植物遺存的分析鑒定,考古隊揭示了4000年前石峁遺址周邊呈現的是「松林密布、鹿鶴雙行」的自然景觀。而作為目前皇城台考古最為重要的遺物,大台基南護牆出土石雕亦遠遠超出以往學界對4000年前中國早期文明高度的判斷,這些石雕可能與中國北方地區的石雕「傳統」密切相關,也可能影響了「後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夏代的綠松石「龍」,甚至商周青銅禮器的藝術構思和紋飾風格。
石峁考古隊副隊長邵晶表示,皇城台的發掘極具「紀念碑」性質,其不僅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築,結構複雜、氣勢恢宏、巍峨壯觀。同時,以內外城層層設防、嚴密拱衛皇城台的城垣結構,奠定了東亞地區古代都城以宮城為核心、多重城牆圍繞的城市布局。另外,石峁遺址在城址規劃、冶金技術、藝術風格等方面,也顯示出與中亞、兩河流域早期文明可能存在的關聯性,顯示出自新石器時代晚期以來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存在雙向、多重、頻繁的交流和互動,石峁遺址所在的中國北方地區是橋接歐亞草原與中原地區的重要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