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思旋天地】鬼節習俗知多少?

2020-09-07

思 旋

每年農曆七月,對於中華兒女而言,是一個很特別的月份。非常浪漫的七月初七「七巧節」,對於情侶而言,正所謂蘊含傳奇的愛情故事,歷久不衰。七月初六謂之「拜牛郎」,七月初七「拜織女」,一直以來少年男女都希望像傳說中的「牛郎織女鵲橋會」,能與有緣的人相會在現今的鵲橋上,喜結良緣。其實,現代的情侶心目中的浪漫愛情故事是天長地久的,而非是傳說中的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會如此淒美。他們心目中都很嚮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其實,現實中有位親友誕生在七月初七日,從小她便在七巧節向上天祈禱,覓得牛郎。大約在她大學畢業成為律師時,果然金風玉露一相逢,在電梯上巧遇小鮮肉電腦工程師,一年後牛郎織女終成眷屬,組織幸福家庭,過着天長地久生活,羨煞不少同伴。

每年農曆七月,迷信的族群稱之為「鬼節」,當秋風颯颯,雷雨交加的晚上,膽小者都不敢上街,更不忘老一輩長者的規勸「切勿在晚上攜帶紅色雨傘,免得惹鬼上身」。

其實,七月有相傳的盂蘭節「孝子目連救母」的故事:話說釋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叫目連,相傳目連之母生前做過很多壞事,死後成了餓鬼。當目連得知此事,心感難過,就將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惜未能如願求救於佛陀,事後佛陀告知目連,必須於七月十五日以五果置於盆中,以供養十方僧人,以集眾僧力量作功德。果然目連之母終得解脫。此乃盂蘭盆節的由來。中華兒女崇尚孝道倫理,亦在七月十五日提倡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歷代相傳至今,每逢盂蘭節時,孝子賢孫燒衣答祖先恩。在香港,每逢農曆七月,在各公共場所舉行盂蘭勝會者,多數為潮汕人士,不過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未見有舉行。但是眾多家庭仍有子孫自行燒衣祭先人及祭亡魂野鬼,以求心安理得。

近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在七月始有緩和之際,特區政府亦為振興經濟而對疫情防控政策漸有放鬆。最幸運者是得到國家對香港的關心,派出支援隊抵港協助全民檢測控疫。為了香港與內地兩地互通的恢復,絕大多數港人贊成盡快推出「健康碼」。

踏入新曆九月以來,由於連月來環球股市中的科技股突飛猛進,似有超買現象,故此科技股帶頭整固而影響投資者入市信心。上周在美國股市率先下跌,周四美國道瓊斯指數單日跌幅幾達千點,港股翌日也大跌,執筆之時,恒指24,500點岌岌可危,恒生科技指數出師不利,持貨者忐忑不安,未知是堅持看好抑或套現離場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