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公院留醫者檢測 6歲以下未必做

2020-09-11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本港第三波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長者確診者的死亡率高,亦有長者在院內感染,早前經安老院轉送醫院長者入院前要做檢測篩查,現時所有入住公院病人亦會在可行情況下進行檢測。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昨日表示,新措施是不論年齡層,盡量收集深喉唾液樣本化驗,期望避免較年輕及無病徵病人將病毒帶入醫院,估計入院篩查檢測數字會倍增,但受運作需要限制,直言「未必百分百做得晒」。

鍾健禮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公院日均檢測量約800個至900個樣本,整體日均入院人數低於2,000人,而新措施實施後,檢測量將會倍增,但由於各間醫院的人手、檢測位置都不同,要交由前線人員評估決定是否進行檢測,因此不能做到百分百檢測,亦較難評估會有多少入院病人或未能獲得檢測。

他又表示,採樣方式首選會以深喉唾液為主,「病人如果有能力收集深喉唾液,就盡量為佢做檢測,但如果病人要做鼻咽拭子就較難,因為需要移到負壓房進行,地方同人手所限未必做到。」他表示,6歲以下兒童主要入住兒科病房,較少接觸長者,因此不一定會為其檢測。

鍾健禮透露,醫院內做檢測化驗,一般一日內便會有結果,有些較小的地區醫院需要運樣本到較大的「龍頭醫院」進行化驗。化驗人手亦是考量的因素,目前疫情有緩和才「夠膽」去做,疫情高峰每日做6,000個至7,000個檢測,難再增加檢測量,醫管局故研引入高通量機器,以相同人手做更多測試。

出院長者或再檢

此外,他表示醫管局正檢視何時可以恢復因疫情影響而暫停的部分非緊急服務和探病安排,局方亦正與安老院舍業界商討,會視乎風險評估,決定需否為出院的院舍長者做多一次病毒檢測,以預防出院後把病毒帶入院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