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戰疫科技應運生 港科研覓新出路

2020-09-11

過去幾年香港創科發展勢頭大好,可惜因去年黑暴嚴重受創。薛永恒認為,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令社會環境改善,提供了讓香港重整旗鼓、再推創科的好契機。雖然當前創科發展面對疫情挑戰,但他認為,有危就有機,創科界已推出多項本地研發抗疫產品,有的甚至名揚海外,特區政府正積極向外推廣,相信將帶來新商機。根據創新科技署數據,風險投資基金在本港的投資額,2014年時僅12.4億元,至2018年已快速增長至163億元,惟2019年跌至99億元。薛永恒指,初創投資本身風險就不低,去年的黑暴問題,社會不穩定,經濟受創,自然令投資卻步,「香港國安法落地(實施)後,的而且確社會大環境改善了,這是個好契機,重整旗鼓,再推創科。」

薛永恒指,當前創科發展最大的挑戰是疫情,「但疫情是有危有機」,本地研發的電子手環、「銅芯抗疫口罩」、納米纖維呼吸器、本地感染情況互動地圖、抗菌塗層等產品的出現,就是抓住了疫情下的「機」。

電子手環揚威德國

這些本地研發的抗疫科研產品不僅有助抗疫,其創新的應用理念更獲得海外市場的青睞,其中全球首創將地理圍欄技術應用於執法工作,可在不侵犯個人私隱的前提下,確定受檢疫者的實時地理位置的電子手環,亦將在德國法蘭克福通訊博物館展出。薛永恒相信,本地研發的抗疫科技產品或有新商機,早前創科局就與貿發局一起面向東盟國家做網上推介會,反應正面。

事實上,疫情亦給香港的創科發展帶來反思。薛永恒說,香港生活方便,以往大家普遍認為發展「遙距營商」沒有必要,但疫情下,網上開會、網上點餐、網上推介產品成為確保經濟正常運作的必須之舉,「這正是提升企業,尤其中小企業『遙距營商』能力的契機。」為協助業界把握機遇,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推出5億元遙距營商計劃,支援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因應企業的反應非常熱烈,在6月下旬已加碼至15億元。截至本月8日,計劃收到19,268宗申請,涉及中小企的申請約佔95%,已完成處理的有16,376宗,當中13,890宗獲批,總資助額超過7.66億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