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機會揪隱患 遏疫再推健康碼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將於下周一結束,截至昨日已有約152.7萬人次前往檢測,出席率高達92%。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市民的參與反映大家對計劃的重視,他感謝參與計劃的醫護人員及所有工作人員令流程可以順暢開展。他指,是次特區政府在中央支持下,可以做到大量檢測,但短期內肯定不會再有類似計劃,呼籲市民把握這幾天的機會,齊心抗疫,找出社區中的隱形病人。至於市民期盼、用於通關的健康碼何時面世,他坦言昨日的確診數字又稍稍上升,要待疫情穩定下來,才可推出健康碼。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柴婧
花三四分鐘上網登記、選擇想前往的檢測中心,按時出席採樣後,短短幾天已收到檢測結果,看起來簡單便捷的流程,背後卻花了不少功夫。
運作順暢全靠醫護公僕
薛永恒坦言,短時間內就計劃作好準備是很大的挑戰,大至整個計劃的安排,小至每個中心的空調換風量、物資供應、工作人員的當值時間編排,其實都是絕不簡單的工作,反映了政府內外的同心協力,「我最感動的是發動工作人員,包括6,000多名醫護人員,他們在疫情下工作量已非常大,要有6,000多名醫護提供服務,是絕不簡單。大家都是百忙抽空,例如一天的某些時間、一星期的兩三日,我們都要做好配對。」還有數千名退休公務員,都是完成是次檢測計劃的無名英雄。
中央的支持也是一大因素,不論是火眼實驗室、內地幾百位專業人員的協助等,都是普及社區檢測能成功進行的原因,薛永恒亦希望大家能把握機會,未檢測的市民在未來幾天盡量參與,「我可以肯定說,短期內不會再有這樣的計劃。」
攬炒百般阻撓 難掩普檢五利
攬炒派一度想以各種惡劣手段去阻撓計劃,包括亂填資料去浪費檢測配額、惡意盜用他人資料預約。不過,截至昨日,已有約152.7萬人次參與檢測,重複檢測的累計5,060人,懷疑涉及盜用他人的個人資料的個案只得150個,攬炒派的小動作並無得逞,網上登記的出席率高達92%,再加上現場登記採樣的市民有約兩成,薛永恒形容是「完全能彌補無出席的配額」,並坦言自己也喜出望外,認為市民的參與反映了大家對計劃的重視。近日即場登記的市民增加,檢測中心亦將預留予即場登記的配額比例提高至四成半。
薛永恒認為,是次的計劃有5個作用,一是找出隱形病人,有助切斷傳播鏈,二是讓大家及國際社會知道香港實際情況,三是用今次的口碑,日後即使有特定群組爆發,亦可令市民安心接受檢測,四是這是一次好的公民教育,五是為日後要再發動大型的抗疫工作累積經驗。他又表示︰「是次經驗也充分反映,當特區政府有重要工作時,會得很多人的大力支持,在管理上的細緻度也處理得很好。」
細緻度也見於每一個樣本瓶的運送。攬炒派一再炒作計劃會將市民的DNA資料「送中」,當局以樣本瓶條碼替代個人資料,以確保市民的個人資料只會留在政府的雲端記錄,大大減低個人資料在採樣或檢測時外洩的風險。同時,放置樣本瓶的收集箱,以RFID(無線射頻辨識)裝置封鎖,防止收集箱被隨意開啟;收集箱放在物流車輛時,亦以藍牙監察,確保收集箱無被搬離車輛;車輛由檢測中心到火眼實驗室的路上,亦一直有GPS追蹤。薛永恒形容,這是由瓶到箱、箱到車、車到實驗室都用上不同科技去嚴密監控,為的就是要讓市民安心。
被問到這樣的技術能否用於選舉時的票箱運送,薛永恒笑言這是言之尚早,但他認為科技不是「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想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選舉也是日常生活中每幾年就有一次的,如何用科技令整個流程更順暢,這是我們值得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