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副主任鄧家彪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透露,一間擁有逾900名員工的上市美容公司透過一間子公司申請「保就業」計劃,3個月合共獲批近2,300萬元工資補貼,即每月平均要將733萬元用於人工開支上,每名員工應可獲8,400元。
但上月初,工會接獲個別員工投訴指,公司參與「保就業」計劃期間,其月入遠低於公司向政府申報的每名員工平均獲8,400元。
鄧家彪解釋,美容從業員的底薪向來偏低,僅3,000至6,000元,以一名年資逾10年的僱員計算,連同獎金疫情前的月入約2萬至3萬元,於五六月未爆第三波疫情前,從業員收入也接近這水平。
7月15日起,美容業受疫情影響而停業,但該月上半個月仍有工開,故估計該月員工底薪連獎金普遍達1萬元,惟最終公司只發放約6,000元薪金,不少人被拖欠約4,000元獎金。有員工不滿並向資方了解,只獲簡單交代說:「下個月補返。」
鄧家彪說:「一名年資逾10年的員工,7月收入竟然連8,000幾蚊都無,年資較淺的員工就更慘了,隨時不符最低工資水平。投訴的員工指出,4月份美容業也曾短暫停業,當時未推出『保就業』,但竟與7月有『保就業』時的收入相若。」
「保就業」無限申領前後同僱員
他指出,「保就業」最大的漏洞在於計劃只限制資方在申領補貼期間,僱員人數不得少於申報的「承諾僱員」人數,沒有限制申領前後的僱員屬同一批人,故企業即使炒人再低薪請人「補數」,或不炒人卻要求員工減薪或放無薪假,只要僱員人數不減就「無問題」。同時,計劃也沒有監管資方如何分配政府發放的工資補貼。
鄧家彪質疑,該美容集團利用計劃的漏洞剝削員工,他翻查年報發現該公司單是主席年薪已逾900萬元,並歸納出兩種可能性:一是資方「肥上瘦下」,將「保就業」獲得的工資補貼優先出糧予高層,基層員工就只有「雞碎咁多」;第二個可能性是資方「搬數」以符合計劃的要求。
他解釋:「為何資方將7月大部分獎金留待下一個月出?係咪因為美容院8月份要到28號才重開,員工得幾日有工開,該月人工支出太低,公司就將7月份部分薪金開支計入8月份,以滿足『保就業』計劃下規定公司每月要花逾700萬元作薪金開支的申請條件?但拖糧到第二個月發放,本身已屬於違法欠薪。」
鄧家彪促實名制補漏洞
鄧家彪曾就有關個案向勞工處及「保就業」計劃秘書處投訴,對方只是公式化地回應指會特別留意美容及飲食等多無薪假的行業,除確保資方符合申領補貼的條件外,亦會留意津貼金是否極不平均地分配給員工等,若有發現或會影響其申請第二期「保就業」計劃。
鄧家彪促請特區政府就「保就業」計劃作出更多主動調查及嚴格執法,同時更詳細公布企業如何使用補貼金,並要求第二期計劃加入員工「實名制」,確保資助額有效分配給原有的員工。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唐賡堯指出,不少工友現時確是「飯碗」得保,但每月薪金僅得數千元卻又不符資格申領失業綜援,生活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