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點讚中國】海洋二號C星升空

2020-09-22
■昨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昨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

與B星組網 監測全球八成海面風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據國家航天局消息,昨日下午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星是中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中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可在6小時內完成全球80%的海面風場監測。

「捕風、勘海、鑒舟、匯志」是設計師們對海洋二號C星多種功能的概括。海洋二號C星在軌後,主要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實時觀測,並具備船舶識別,以及接收、存貯和轉發中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能力。

觀測周期由單星3天縮至1天

據介紹,海洋二號C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以及後續的傾斜軌道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中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海洋二號C星入軌與B星實現雙星組網後,觀測周期將由單星3天縮減到1天;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三星組網後,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中國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

作為海洋大國,中國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日益提高。海洋動力環境預警實現對測風、測浪的海況預報,將產生諸多可持續、可預期的收益。海洋二號C星入軌後,將不受天氣和光照條件影響,實現全天時、全天候連續開展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有效服務。此外,海洋二號C星的遙感數據還可應用於海洋地球物理學、海洋動力學、海洋氣候與環境監測、海冰監測等方面研究。

國內運載火箭首重複使用部件

此次任務中,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的最新進展亦值得關注。據介紹,本發火箭採用了一個特殊部件--一片從2019年長四乙遙三十八運載火箭上回收的柵格舵的舵面。在對該舵面進行了檢測分析,確保整體結構完整、無形變、無裂紋後,重新進行清洗、修補和重新噴塗防熱塗層,使其具備了重複使用的能力。產品雖小,但卻是國內運載火箭首件重複使用的箭上產品,這是對後續垂直起降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重要嘗試。

此次搭載的柵格舵控制系統在一二級分離後開始工作,通過展開的柵格舵對一子級返回進行姿態控制,主動導引一子級朝落區目標點機動飛行;同時,將飛行信息下傳至地面,為後續系統優化、拓展應用積累數據,並實現落區預報的功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