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尋訪「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翰墨飄香妙筆繪出「小康」生活

2020-09-22
■甘肅通渭農民書法家的代表,90歲的李濟暢正在書寫馮道的《贈竇十》。■甘肅通渭農民書法家的代表,90歲的李濟暢正在書寫馮道的《贈竇十》。

悠久的歷史、獨特的人文、淳厚的民風,自古以來甘肅通渭猶如鑲嵌在天中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美麗而神奇。「人間繁華在長安,世上書香出通渭」,這是著名作家張賢亮在走訪通渭後的感慨,足見通渭人對書畫的熱愛。日前,記者走進「中國書畫藝術之鄉」,親身感受通渭書畫藝術帶來的無窮魅力。

字畫的傳承在通渭縣可謂歷史悠久。自公元前114年至今,通渭縣已有2,0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不少通渭人在外當官,接觸字畫藝術後,將欣賞、保存字畫的習慣也帶回了家鄉。習字練畫、收藏書畫的氛圍也逐漸傳承下來。摺紙、裁紙、拈筆、研磨......看似簡單隨性的動作,短短十多分鐘時間,一首馮道的《贈竇十》躍然紙上。

寫這幅字的作者正是通渭縣農民書法家的代表,今年已90歲的李濟暢,「十幾歲就開始學習寫字,現在書法對我來說,不僅改變了我的命運,也成為我生活中的習慣。」如今的通渭已被打上了濃濃的「書畫」標籤。在這堙A書畫可以是高高在上的藝術追求,也可以是扎根鄉土、走進每個人家中的生活方式。「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的形容絕非誇張,這種氛圍從在通渭邁出第一步起,便時刻伴隨。

據了解,通渭縣近50萬人中,從事專業書畫創作的人就超過1萬人,甚至當地人在新房蓋好後,第一件事不是買傢具,而是求一幅字畫掛在牆上,對書畫,當地人是發自內心的敬重和喜歡。「通渭人處處表現茈L們精神的高貴,你可以一個大字不識,但中堂上不能不掛字畫......通渭除了重視教育外,已經擴而大之到尊重文字,以至於對書法的收藏發展到了難以想像的瘋狂地步。」著名作家賈平凹在散文《通渭人家》中這樣評價通渭書畫熱。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通渭無論家庭貧富,家堻ㄠ齒陵捄e作品。在通渭街頭,幾乎隨便找位路人,聊起書畫都能頭頭是道。書畫藝術的繁榮,促進了書畫產業的發展。畫廊一家接茪@家,經營的品種也開始按照專業分類布置,有的專門經營名人字畫,有的專業裝裱,有的經銷玉石印章和筆墨紙硯,有的則拓寬領域,把書畫藝術融入到錦帳製作工藝之中,生意也十分火爆。

目前,全縣已註冊成立文化產業、硬筆書法、收藏家、文房四寶、教育書畫等13個行業協會。發展文化企業67家、畫廊480多家、書畫裝裱店120多家。全縣書畫年交易量達60萬件、交易額達10億元人民幣以上。此外,自2011年起連續9年舉辦書畫文化藝術節,在貧困村設點開展書法、寫意國畫和書畫裝裱培訓,實施書畫文化扶貧工程,使書畫產業有力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也推動了鄉村文明的建設。 ■文、圖:中新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