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候公屋冀施政出招打救 有人不抱希望舉家北上安居
公屋輪候時間今年6月底回升至5.5年,不少等上樓的基層人士被迫蝸居於劏房,生活環境惡劣之餘,更要面對直迫豪宅的呎租、濫收水電等問題。政府為提升對上述基層和弱勢社群的支援,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透過關愛基金,於今年至明年先後發放兩輪俗稱「N無津貼」的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
然而,有團體上月以網上問卷訪問約300名劏房戶,發現有逾半受訪劏房戶指出,相關津貼連租金開支都不足夠負擔,調查又顯示逾半劏房戶租金佔開支達四成以上, 更有不足百呎的劏房被大幅逆市加租30%,由4,800元加至6,000多元。
新年度施政報告本周三(14日)出爐,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居於劏房及村屋的輪候公屋者,了解他們對施政報告的期望。有劏房戶表示就算願意入住公屋凶宅也未能上樓,期望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增加公屋單位的措施,如加快把空置單位收回重新抽籤,讓一眾輪候者能早日獲得編配。雖然,有受訪者指希望有機會編配公屋單位,但亦有受訪者指已不抱任何希望,更舉家移居內地。■香港文匯報記者 芙釵、唐方、明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