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居內地校車保姆 憂兒十年上不了樓

2020-10-12
■左小姐深知年輕人無十年八載都無法成功上樓。圖為香港公屋。 資料圖片■左小姐深知年輕人無十年八載都無法成功上樓。圖為香港公屋。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芙釵)有人苦等多年希望獲編配公屋,有人則不抱任何希望,返回內地生活。左小姐的丈夫是香港人,她已獲香港身份證,但丈夫選擇在內地居住,而在港讀書的兒子則每天要往返本港及內地。她今年初來港兼職,卻錯過因疫情控關時間而未有返回內地,無奈要與丈夫及兒子分隔兩地生活,現與朋友在大埔合租劏房居住,日間「炒散」賺取生活費。她表示,控關令兒子無法回港讀書,擔心跟不上進度,希望政府盡快推出健康碼。她會支持兒子畢業後在港發展,但擔心香港住屋難,申請公屋更遙遙無期,希望施政報告有措施協助解決年輕人住屋這個大難題。

左小姐與丈夫結婚後,丈夫便到內地居住,而她年前開始任職往返兩地的校車保姆,每月有8,000港元薪金。她表示,在內地生活開支較少,且擔任保姆的工作時間較短,每日早上7時上班送學童到港後,8時30分便結束工作,可隨校車回到內地買菜準備晚餐,然後下午3時30分再上班,來港接回學童返回內地,5時30分結束工作後便能回家煮飯,時間具彈性。

由於新年學校放假,她進入無業狀態,獲香港朋友介紹來港兼職,主要都是一些「炒散」工作,可惜控關當天因在旺角工作至晚上11時30分,來不及在控關前回內地,自此無奈與家人分隔兩地。她表示,疫情初期,內地防疫制度嚴格,一周只能讓一名家庭成員外出購買生活用品,無法自由出入,認為十分麻煩,且來往本港及內地均須隔離14天,她因此留在本港。

由於在港租住酒店費用高昂,她因此選擇到友人租住的大埔150平方呎劏房暫住,親身體驗了劏房戶的滋味,而她每月向朋友支付1,500元租金,形容其居住的劏房尚算企理,兩人居住空間亦足夠,相較在電視上看到的旺角、深水埗劏房環境已算不錯。

她表示,現年14歲就讀中三的兒子自控關後都依靠網上教學上課,難跟上進度,直言「中二乜都無學過就中三」,故為兒子學業感到擔憂,希望政府盡快推出健康碼,讓跨境學童恢復面授上課,跟上課程進度。

盼政府幫青年上樓

她又說,若兒子未來想在香港發展,自己不會阻止,但擔心住屋問題。她固然希望兒子能夠在香港申請到公屋單位,但深知年輕人無十年八載都無法成功上樓,且香港租金昂貴,一個普通單位都要近1.8萬元租金,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是一大負擔,「幫人供樓,幫到老婆本都儲唔到」,故希望政府能夠幫助青年上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