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經濟土地教育醫療青年發展改善施政提建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本周三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並於翌日到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答問大會。此前,多個政黨就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共同目標都是希望政府應對疫情、重振經濟,推動社會復甦。香港文匯報記者整理多個政黨在公眾關注幾大範疇所提出的建議,包括經濟、土地、教育、醫療及青年發展等,讓讀者了解不同政黨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期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覓地建屋 增加供應
民建聯
◆ 設立土地開拓基金,積極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新界被囤積土地
◆ 盡快落實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各項建議
◆ 將迪士尼二期土地改作房屋用途
工聯會
◆ 兌現輪候3年公屋上樓承諾
◆ 盡快利用《收回土地條例》、土地共享計劃,亦要盡快騰出整片粉嶺高爾夫球場,增加土地供應
◆ 市區重建局項目應全面用於發展公屋及資助出售房屋等
經民聯
◆ 加快進行各項填海造地計劃的可行性研究,包括「明日大嶼」計劃的中部水域人工島、屯門內河碼頭填海計劃,及重置葵青貨櫃碼頭等的研究
◆ 加快舊區重建速度和力度,包括本港萬多幢樓齡超過50年的住宅大廈
◆ 有秩序地調整工商舖和寫字樓「辣招」,提高按揭成數,並撤回所有壓抑住宅物業交易的「辣招」,振興物業市場
自由黨
◆ 支持「明日大嶼」計劃
◆ 盡快放寬生地變熟地規限,並作出適當的改革,以市民住屋需要為先
新民黨
◆ 市建局建屋範圍應加大,除了收購單幢舊樓改建新樓外,應加大舊區重建,如將整個工業舊區重建
◆ 市建局將部分改建房屋撥作興建公營房屋
刺激經濟創造就業
民建聯
◆ 再派發現金不少於5,000元刺激消費、推出特別消費券
◆ 盡快在疫情受控後落實港康碼
◆ 與不同地區建立「旅遊氣泡」
◆ 設立「失業援助金」
◆ 創造大量臨時職位
工聯會
◆ 即時推出失業/停工現金津貼,上限9,000元、為期6個月
◆ 於本立法年度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並由政府為低薪僱員代供強積金
◆ 設立求職津貼,為求職者提供每月3,000元的毋須資產審查津貼,為期3個月
經民聯
◆ 設立20億元至30億元基金,資助本地中小企和專業人才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創業,推廣香港品牌
◆ 盡快落實放寬港企參與內地工程項目限制,設立《企業准入名冊》,降低香港建築工程公司在內地設立的門檻
◆ 打造「亞洲醫療健康投資平台」,由貿發局舉辦具代表性的亞洲區醫療健康大會,將世界最新醫療藥物、技術、行業趨勢及投資機遇帶入亞太區,讓中國內地的醫療健康產品「走出去」
◆ 積極協助業界開拓大灣區市場,包括優化滬深港股通、讓本地券商參與「跨境理財通」、發展「財富通」,讓大灣區內投資者可買賣不同基金,並加強吸納中概股在港第二上市
自由黨
◆ 為全港30萬間中小企提供兩厘利息的補貼,協助商戶度過經濟寒冬
◆ 全港工商企業暫停預繳稅及取回未對沖的預繳餘款
新民黨
◆ 延長減免20%港鐵車費計劃至一年
◆ 修改《博彩稅條例》,上調博彩稅,以增加政府的經常收入,同時可考慮開放其他運動的博彩活動
◆ 考慮修改《印花稅條例》,上調股票買賣印花稅
廣納醫護 檢討疫情
民建聯
◆ 就海外醫生來港註冊執業機制進行諮詢
◆ 將18所三方合營的中醫門診納入公營醫療體系
◆ 盡快與內地開通「醫健通」系統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並容許醫療券可用於投保內地醫保計劃和容許於內地三甲醫院使用
◆ 動員註冊中醫分擔抗疫工作
◆ 新冠病毒疫苗納入疫苗資助計劃
◆ 成立專家委員會全面檢討政府應對疫情工作
工聯會
◆ 盡快透過應用程式,以科技作流行病學追蹤,及早截斷病毒傳播鏈
經民聯
◆ 落實2003年沙士報告,重啟興建傳染病大樓
◆ 在香港或粵港澳大灣區內設立第三間醫學院,培養中西醫結合的醫療人才,為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培訓更多醫護人員
◆ 增加流動牙科醫療車的數量,令18區每區都有流動牙科車,方便服務長者及偏遠地區居民
◆ 設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生活保障計劃,為因患上新冠肺炎失去收入的感染者及緊密接觸者提供生活補貼
自由黨
◆ 正視醫生不足的問題,輸入海外醫生
◆ 將長者醫療券的涵蓋範圍擴大至包括藥劑師服務,如藥物諮詢和檢查、協助長者正確服藥、為長者量度膽固醇和血壓、建議患病長者求診途徑等
新民黨
◆ 增加資源關注長者精神健康
改革教育 增強國教
民建聯
◆ 調撥資源照顧融合教育下的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訂立小班教學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尤其是在低組別學校的學生
◆ 研究參考供樓利息扣稅的安排,為青年人設立學生貸款扣稅的安排
◆ 加強有關國情國史的課堂內外教育,撥款支持成立相關的專責委員會,統籌在課程內和青年活動撥款、「一國兩制」教育相關的事項,為未來國民教育做好規劃
自由黨
◆ 將必修的通識科改為選修科目,讓高中生按自己的興趣自由修讀
◆ 增撥資源協助港生提升語文能力、增加國際學校學位
◆ 盡快加強STEM教育,推動職業導向教育,以紓緩人力錯配的問題
優化施政 維護國安
民建聯
◆ 加強行會角色,確保施政貼地
◆ 檢討及精簡政府決策和行政程序
◆ 要求公務員宣誓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政府
◆ 增撥資源建立完備的維護國家安全體系
◆ 制定《防止網絡虛假資訊法例》
◆ 制定「侮辱公職人員罪」
◆ 推動司法改革,包括研究設立量刑委員會
自由黨
◆ 必須採取一切行動維護香港利益,回應美國制裁,包括向美方提出反對,申明立場,並且要求美國政府澄清相關制裁的法理根據,以及制裁項目的範圍和定義
◆ 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美國違反協議,甚至控告美國政府
◆ 向國際社會加強宣傳工作,令各國對「一國兩制」、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保持信心
加強交流 助青發展
民建聯
◆ 推出一站式網上青年就業平台,讓應徵者可以更有效瀏覽及應徵職位空缺
◆ 資助更多私人公司及合適機構聘用大專畢業生
◆ 擴展持續進修基金課程範疇
經民聯
◆ 設立10億元「青年專業發展基金」,鼓勵企業聘請準備投考專業資格的青年人
◆ 推展粵港兩地專業資格互認,協助香港青年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自由黨
◆ 加強中學的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及早掌握各行業的資訊及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