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娛樂頭條 > 正文

挑戰一人分飾四角 龍貫天胸有成竹

2020-11-19
■ 龍貫天對於今次粵劇結合舞台劇的演出很有信心。■ 龍貫天對於今次粵劇結合舞台劇的演出很有信心。

投身梨園四十載 以人生閱歷入戲

這特殊的一年,對於粵劇界及戲迷們而言,是由一場場開售又取消的演出組成。居於家中聽錄音帶,或透過錄像回顧從前演出聊以慰藉,都難以媲美現場觀演的那種酣暢滋味。隨茯貔N漸濃,重逢近在眼前--由李居明編劇的新浪潮粵劇第三部曲將於12月在西九戲曲中心大戲院開演。這場融合粵劇與舞台劇的創新性演出,注定要以別開生面的方式,拉開戲迷與舞台間塵封許久的帷幕。龍貫天面臨一人分飾四角的挑戰,但對入行四十年的他沒有難度,他享受這樣的挑戰,亦傾注了大量心思。■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新浪潮粵劇《共和三夢》是貫穿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加入大量的野史、秘史,和多段哀怨纏綿的男女感情戲編撰而成,龍貫天、陳艭騿B陳鴻進、新劍郎、鄧美玲、王超群、呂洪廣、呂珊等粵劇紅伶傾力演出。龍貫天一人分飾光緒、孫中山、溥儀幾位歷史人物。龍貫天提及今次演出粵劇與舞台劇Crossover的創新,他難掩成竹在胸的期待。劇中他更面臨一人分飾四角的挑戰,如何融合兩個劇種的表演方式而不顯得突兀,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迅速換裝易容返場,這些都是籌備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在龍貫天看來,已被解決的困難都不算困難,入行四十年,在他一提起演戲便沉浸其中的語氣堙A時刻都帶茈架的舉手投足間,不斷自我優化劇本及追求精益求精的演出,可以窺見隨戲齡增長,他身後那片梨園,仍是春色如許。

不遺餘力助推新浪潮

「近幾年我們始終講要『跨媒體演出』,今次既是由粵劇和舞台劇兩樣構成,就不能單一用粵劇方法來做,你如果荇伓迉h走粵劇台步,就會顯得不倫不類。」龍貫天坦言,今次出演《共和三夢》挑戰重重,但他很享受這樣的挑戰,亦傾注了大量心思。初次看過劇本後,他就不斷與化妝師、髮型師調整和完善每個妝容與髮型,連中場轉裝換髮型的時間都計算得精確;同時又與樂師商討,設計出更緊扣人心的出場配樂,令每個角色更加鮮活。

對李居明大師推行的粵劇創新,龍貫天表達了自己的敬意:「今次演出可以讓大家知道粵劇都可以好生活化,希望吸引到一些從不看大戲的年輕人。大師的創作,精妙到會令人覺得--咁都得?他的高明之處我們欣賞,因為欣賞,才更想把這部戲做好。」亦有些觀眾對於以粵劇形式飾演現代人物抱有懷疑,擔心會否少了粵劇應有的功架,龍貫天答:「如果你未睇到現場,只係用對耳去聽,可能就無法察覺,其實粵劇應有的程式,這部戲堻ㄕ部C」

今次除了合作多年的搭檔陳艭騿A還有幾位花旦的演出他亦認為值得期待:「鄧美玲今次做紅線女,她現在越唱越好;又有王超群,功夫好,一灠囮@戲她做得幾好睇。呂珊雖未做過,但她客氣且謙虛,唱歌又叻,好快上手。總之各人有各好處,呢部戲就是將每個人性格和優勢發揮出薄C」龍貫天記得早年他在英國一間學校做講演,那位校長介紹說「Chinese Opera」中的「Opera」亦是「Operation」,即是合作之意,粵劇是要靠合作的。他很認同這番講話:「今次我]有布景、燈光、音樂、演員,好的劇本,先至可以完成,Operation先至可以令到整個劇成功。」

將人生閱歷注入演繹

問及入行四十年來的轉變,龍貫天笑言,最大變化是現在有了白髮。年歲增長的表徵背後,其實是閱歷的積澱。「舞台上千變萬化,每一日都在變。人越長大,戲應當越來越深刻,經歷了幾十年人生的喜怒哀樂,才能在台上喊得出、笑得出。我就是將自己的人生不斷與觀眾分享,如果表演隨茼~歲增長而未有改變,那你就是沒有意識的人,只是將做戲當做搵錢而已。」龍貫天對自己的要求是,無論做何角色,除了在外形上修飾以達到「形似」,更要揣摩角色的心理。「就好比這套戲中一些歷史人物,他們也是豐富、完整的人,不是沒有感情的人,只要體會他的感情,將這種感情加入演技中,就可以達到『神似』了。」

僅憑自己有限的人生經驗還不夠,他亦都會觀察和研究老一輩藝術家的演繹,提煉出其中可借鑒的優點來:「比如《帝女花》『我飄零猶似斷蓬船,慘淡更如無家犬』,點解任劍輝可以唱得咁好聽?因為佢每一個音都填得好滿,就令到這段melody變得愁腸百轉。這就是我需要學習別人的地方,唱腔和動作,如果沒有這種心思,就根本做不出這樣的效果。」他也提及時下許多演員未夠水準的原因,是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磨練,他慶幸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曾涉足粵劇、舞台劇和電視劇等不同領域,過程之中思考三樣有何共同點,又可以怎樣互相借鑒來發展新的創作。疫情之下雖不能演出,他也沒有停止創作:「經常想茪筏茪趧g一些,下個月便開返,開返就可以即刻做。所以要保持心境,不能停在一處。」

指導新人重在啟發思考

除了希望自己可以再出演多些優質作品,新一代的技藝傳承亦是時時縈繞在龍貫天心頭的事情。「傳承工作不光是我]演員,是關乎整個粵劇界。現在雖有許多新人編劇,但寫出來的作品做唔到,即便做出薄A都會敹。因此所有培訓和教導都不能亂來,要有系統和規劃。」他認為,至少在演員的領域,最重要的不是教新人「如何做」,而應是教他們「如何想」。

提及之前排演粵劇《洛神》,他給予幾位後輩機會去飾演曹丕、曹植,除將自己的舞台經驗傳授給他們之餘,亦都會提出一些問題供後輩自己思考:「我話,你演出蚕A衫?你自己諗下寫出薄A我睇下你點諗先。你錯鬻皕|話畀你知、解釋畀你聽,但『自己諗』呢個過程唔可以省略。我就是要教你們去思考,將來你才會明白應怎樣去做,而不是『死』跟住我模仿。」他希望通過這種訓練,讓後輩多些用腦,傳承習藝決不僅是模仿,就好像只要粵劇不斷創新,新的問題就會源源不斷出現,到那時,答案無法通過模仿得來,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思維方式才能解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