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其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較有代表性的刊本有:明萬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本、萬曆三十八年容與堂本、萬曆四十二年袁無涯本及萬曆二十二年雙峰堂刻的《水滸志傳評林》本和明末貫華堂本。
今次展出的明末郁郁堂刻清修本《忠義水滸全書一百二十回附宣和遺事》為大開本,內封鐫「卓吾評閱/繡像藏本/水滸四傳全書/郁郁堂梓行」。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版心上鐫「水滸全書」,下鐫「郁郁堂四傳」。卷首題「新鐫李氏藏本忠義水滸全書」,署「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有圖一冊。展出的另一部清金陵興賢堂刻本《繡像漢宋奇書》為巾箱本。內封鐫「三國水滸合傳/金聖歎先生批點/繡像漢宋奇書」。版分上下兩截,各刻一書。上截為《忠義水滸傳》一百十五回本,每半葉十三行,行十字,版心鐫「漢宋奇書」,題「東原羅貫中編輯、金陵興賢堂梓行」,有圖二十葉。
《水滸傳》在民國時期迎來出版高峰,民國二年上海文華書局石印本、民國十三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民國廣興書局鉛印本等都有人物繡像。在歷經數百年傳播和發展過程中,《水滸傳》其獨特的文學成就與魅力,在鄰國日本也有很大影響力。日本大正時期就曾印有兩種鉛印本,即平岡龍城譯《標註訓譯水滸傳》、歌川國芳畫《校訂稗史水滸傳》,這兩種日譯本上圖下文,插圖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