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彩雲邨再添4確診 測量師倡盡快換喉

2020-12-18
近日天氣轉冷,病毒更易傳播,需注意安全。圖為市民帶同幼子出街。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近日天氣轉冷,病毒更易傳播,需注意安全。圖為市民帶同幼子出街。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由於爆疫而需要局部撤離的黃大仙彩雲邨明麗樓昨日再添4宗確診個案,他們全部住在33及34號室單位。有居民透露,早前出現確診個案後,房屋署曾上門為其他單位檢查渠管,並認同有「播疫」風險。署方委派承建商以玻璃膠包住喉管接駁位,住戶也用錫紙圍封。但測量師指有關方法不管用,仍有洩露病毒風險,建議如果喉管有滲漏或老化應該盡快更換。

連同昨日新確診的4宗個案,明麗樓33、34室累計有5戶、共10人受感染。該大廈最先發病患者住1333室,4日後再多兩戶人發病,專家懷疑是污水渠及氣喉導致傳播。有住在該一幢樓的住戶表示,早前房署上樓做喉管例行檢查,都發現喉管有問題,並派師傅上門用玻璃膠包住喉管的接駁口。

住戶發覺之後的異味減少,但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何鉅業指出,玻璃膠容易老化,阻隔病毒的效能成疑,「你只是看不到有否滲漏,若覺得有問題,應該先把喉管更換。」

彩雲邨幾乎所有大廈的喉管設計與明麗樓一樣,該邨住戶鍾生鍾太雖然並非住在明麗樓,但也憂心忡忡,故昨日前往流動站進行病毒檢測。他們表示,彩雲邨的大樓樓齡逾四十年,擔憂喉管老化,「喺屋企有時都會聞到臭味,但又唔知從邊度傳來,」樓頂的通氣管亦經常有臭味傳出,住戶曾多次向房署反映不果,鍾太說:「彩雲邨的喉管設置在廁所內而非大樓外牆,住戶與污水管日日相對,擔憂存在更大隱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