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守住糧安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2020-12-23
■藏糧於技,還要藏糧於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圖為聯合收割機在河北省麥田卸載收穫的小麥。 資料圖片■藏糧於技,還要藏糧於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圖為聯合收割機在河北省麥田卸載收穫的小麥。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芳頡、凱雷 北京報道)「有些地方把耕地用來搞綠化、搞景點、搞濕地,有些地方佔補平衡不規範,用劣質的耕地來補充優質的糧田......」近年來,部分地區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藏糧於技還要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還要藏糧於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為何要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因為耕地資源是有限、不可再生的資源,如果打破耕地紅線,中國的糧食安全便無從談起,因此要強調耕地『非農化』。」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說。

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提法在今年的政策文件中被屢次提及。國務院辦公室9月發布的《關於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中要求採取有力措施,強化監督管理,落實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農化」行為,堅決守住耕地紅線。11月印發的《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中又強調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嚴禁違規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

守住耕地總量提升質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要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是一個新提法,是在過去糧食核心區、主產區、核心區功能區的基礎上,把它們有效連接起來,打造產業帶,範圍上更廣,糧食安全就更有保障。」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所有糧食主產區、核心區都要搞高標準農田,而高標準農田是側重於提升耕地地力、灌溉系統、抵抗自然災害、農業機械化等方面的配套建設,更有利於保障糧食產量。

據農業農村部消息,今年1月至10月,全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約7,107萬畝,完成高效節水灌溉約1,928萬畝,預計年底前可如期完成8,000萬畝的建設任務。為適應確保國計民生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2021年全國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重要基礎,解決好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守住耕地這個根基。耕地方面,既守住耕地總量,也提升耕地質量,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助力國家應對各類風險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胡冰川研究員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