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緩疫」策略弊端凸顯 不清零很快會反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琳 北京報道)自香港第四波疫情暴發以來,本地新增病例持續高企,且社區存在較多隱形傳播鏈。中國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香港和日韓的疫情情況相似,防控目標都為「緩疫」而非「清零」,因而稍一放鬆就會反彈。他建議,香港應首先精準梳理傳播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摸清傳染源。在此基礎上,視疫情分布情況,選擇一定規模的核酸檢測。
吳尊友指出,香港此次暴發是在全球疫情上揚的大背景下,在疫苗廣泛接種前,未來幾個月可能是全球最艱難的時候。他認為,香港要做好此次疫情的源頭分析,搞清楚到底是境外輸入還是本地傳播。如果是境外輸入就與全球疫情上揚有關,如果是本地傳播,就是因為上一階段沒有實現「清零」。
「清零」達兩周方可復工
香港特區政府曾多次強調採用「張弛有度、能收能放」的抗疫策略,在沒有疫苗前難以實現「無本地個案」的要求。吳尊友認為,「緩疫」、「清零」這兩種策略或許在短期看不出差異,但從長時間,尤其入冬後就能夠明確優劣。他稱,此前很多國家認為,由於社會制度不同,學習不了中國「嚴防嚴控」的策略,相較而言,日韓的「緩疫」策略靈活,更好借鑒。但入冬後,「緩疫」策略顯現出弊端,因為只要不清零,病毒傳播在適當的環境因素下就能激活,疫情很快就會反彈。內地近期零星病情的病毒來源就十分明確,均是由境外輸入,這也更加凸顯本土「清零」的重要性。
在防止境外輸入方面,香港近日已切斷英國和南非的入境。吳尊友認為,內地雖然限制了航班,但並沒有完全封閉,只要保證境外人員在入境後做好閉環管理,就不會對本土傳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如果發生了本地傳播,一定要確保「清零」兩周以上再復工復產,否則很可能造成疫情反彈。
對於「全民強檢」是否為當下香港最好的防控措施,吳尊友指出,核酸檢測能夠在短時間內確定疫情規模,盡早發現感染者。但香港要不要施行全民檢測,不能簡單操作,應該和內地一樣,將核酸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兩者結合,精準梳理傳播鏈,掌握密切接觸者行蹤。他同時強調,精準梳理傳播鏈也要考慮當地公共壎耵滲鄐O和工作人員的經驗。否則,傳染鏈會梳理不清。這種情況下,全民核酸檢測就是最好的方法,能夠及時把感染者找到,實現「清零」目標。
病源分散需考慮全民檢測
「全民檢測不意味茤狾陷鉹H都要做,而是看疫情的分布範圍。」吳尊友說,篩查的規模一定要根據疫情情況而定。像上海有兩千多萬人口,疫情出現時只做了7萬多人的核酸檢測,規模較小,也很快終止了疫情。他建議,香港可以在疫情波及的地域範圍基礎上,稍微擴大一點去做核酸檢測。但如果病例來源很分散,那還是要考慮做全員檢測。
八達通出行數據顯示,港人目前的出行頻率仍高於7月第三波疫情期間。吳尊友指出,香港需重視常態化防控措施。如今常態化防控已經在內地深入人心,例如進入到地鐵、電梯不戴口罩都會覺得不好意思。香港政府要根據自身社會結構的特徵,發動每一個市民積極參與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