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駁「英為港爭『一國兩制』」誤解 王振民促多讀歷史

2020-12-28
■王振民(右) 作主題發言。  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王振民(右) 作主題發言。 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一國兩制」是英國人為我們香港人爭取來的?昨日在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學術研討會上,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王振民作了題為《「一國兩制」研究的價值追求和歷史溯源》的主題發言。他鼓勵相關研究人員要溯本追源,重新梳理「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產生的歷史。

王振民指出, 「一國兩制」從提出到現在已經40年時間。在這個過程當中,緣於香港社會的一些「初印象」沒有及時被修正,小部分港人就一直誤解為「一國兩制」是英國人為香港人爭取的。

他說,「一國兩制」的誕生可從40年前國家的「三件大事」說起。當時鄧小平先生提出國家面臨的三件大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國家統一;「四化」建設(即現代化建設)。要完成這三件大事需要新的思路和政策。按照當時的思路和政策,如果要實現統一,恐怕只有使用武力這一條路,這樣一來現代化建設也就難以正常進行;反之,如果要專注推進「四化」建設,可能就得推遲統一進程。怎樣才能把二者統一起來,同時推進?如何既能夠實現國家統一,又能夠保留台港澳的現代化,還能讓台港澳的現代化服務於國家整體的現代化建設,而且還有利於促進世界和平、促進人類共同發展?辦法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同時推進上述三件大事齊頭並進。

王振民說,基於這樣的考慮,首先形成了以「一國兩制」方針為核心的關於和平解決香港問題的12條方針政策,之後才有中英、中葡成功談判,才有基本法的制定,把12條方針政策法律化、制度化。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之後,「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得到成功實踐。王振民說,這就是「一國兩制」誕生的歷史淵源。■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帥誠 廣州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