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緣聚香江 中聯辦員工之窗】最苦最美的史詩

2021-02-26
●閩寧鎮原隆村一角。 新華社●閩寧鎮原隆村一角。 新華社

研究部 王珺

最近被一部電視劇吸粉,一邊看一邊流淚,沒看夠,還想再看。這是一部現實主義正劇,沒有一絲刻意煽情,甚至土得掉渣,演員一口西北鄉音,灰頭土臉,「像是從土堛囓X來的」。但恰恰因為真實,才打動人心。網友也一致讚好,豆瓣評分達9.4分,成為2021開年「爆款」。

這部劇叫《山海情》,描寫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東部省份福建援助西部地區寧夏,橫跨二十多年的扶貧故事。

說起寧夏,印象一是「塞上江南」,印象二是「苦瘠之地」。近年我去過兩次,一次是夏天,草木b蘢;一次是秋天,碧雲黃葉。飛機起落時,清晰可見銀川郊外新農村大片紅頂房子,漂亮規整。一派塞外風光。再往賀蘭山和沙漠深處,一路上秋風蕭瑟樹葉落盡,才發現端倪:大片大片乾黃的土地上,清晰可見成行成列的樹幹、葡萄林架,被外媒稱為「中國魔方」的草方格像幾何圖形將沙漠網住......分分寸寸都是人工勞作的痕跡。恍然大悟──這才是鬱鬱bb的原因所在,這才是「塞上江南」的故事答案。一方一土的耕耘背後,不知有多少艱辛故事?!

「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土地貧瘠,生態崩潰,雨水奇缺,年降水量僅約300毫米,蒸發量卻在2,000毫米以上。「跺開西海固的一粒黃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餓」,這些故事都是真的:拿女兒換一口水窖換一頭大牲口是真的;冬天為了爭挖一蓬茅草填炕取暖打得頭破血流是真的;一家人只有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是真的;一碗飯半是糧食半是沙子是真的。下雨時人們穿上薄衣服到田堣@邊幹活一邊「沐浴」(當地人叫「趁雨」),回家把身體擦乾就算洗過澡了。「冬天寒冷刺骨,在土坯堆砌的露天教室堙A老師拿蚞薵K在地上教孩子們識字,孩子們的衣服補丁摞補丁,還能看到裸露的皮肉。」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到寧夏調研東西協作對口幫扶工作,被西海固的貧困所震撼,提議將貧困群眾「吊莊」搬遷到銀川河套平原待開發荒漠地,建設新家園,並親自命名為:閩寧村。他說:「閩寧村現在是乾沙灘,將來會是一個『金沙灘』」。一百多個兩地合作示範村由此誕生。

20多年來,福建省出錢出人出技術,一邊在閩寧村安頓移民,一邊在西海固做好留守百姓的幫扶,幫助培育釀酒葡萄和紅樹莓種植、肉牛養殖等特色產業。累計援助資金逾26億元,選派11批185名幹部掛職,還有專家學者、支教支醫志願者2,000多人。這些扶貧人員奔走在戈壁灘和荒山野嶺,忍受茩楊F缺水少食停電,這一過程的艱辛感人至深,劇中幾乎每個人物都有原型:淳樸踏實的村支書馬得福是寧夏當地幹部的縮影;一生撲在菌草種植改善生態的凌教授,原型是福建農大首席科學家;吳主任原型是福建扶貧辦主任,她先後40多次到寧夏調研;陳縣長原型是一位來自福建的清華博士......

從東南海濱到北疆戈壁,從1997年到2021年,長達24年、跨越2,000多公里的愛心接力持續不斷。如今,閩寧村已經成了6.6萬人的「閩寧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一萬四,較搬遷之初增長27倍,昔日的乾沙灘果然變成了「金沙灘」。我在飛機上看到的那片漂亮紅房子,就是「閩寧鎮」。西海固地區生態逐漸恢復,自來水入戶率達99.8%,森林覆蓋率從3%增長到30.6%,苦澀荒原已然翠綠濃蔭。扶貧帶給寧夏的,不僅是富裕美麗,還有知識和比海更廣闊的世界,24年來,閩寧對口扶貧新建擴建學校236所,資助學生9萬多人。支教大學生說:「我用一年的時間,做了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整個寧夏,移民人口達123萬,佔全自治區人口的1/6。在全國各地的幫助下,移民徹底解決了吃水難、行路難、種地難、就業難等一系列難題。

《山海情》是中國扶貧史的真實寫照,是兄弟省份守望相助的真實寫照,是人們胼手胝足打造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2012年中國貧困人口尚有9,899萬人,8年來每年脫貧逾1,000萬人,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人口規模。到2020年底,近1億人口全部脫貧,千千萬萬個「閩寧村」出現在中國大地上。人們用最土最苦的方式,書寫茠i瀾壯闊的史詩,這是中國發展的終極密碼。

劇中白校長帶茷臚l們面對戈壁灘唱:「春天在哪塈r春天在哪堙H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堙A這埵閉鶞嵺r這埵竟騏鞳A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唱得我淚如雨下,扶貧事業帶給孩子們的,何嘗不是青翠可望的春天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