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轉行「賣碳」增收 貴州貧戶受惠

2021-03-10
●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貴州單株碳匯精準扶貧平台購買一株樹簽發碳匯十公斤。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靜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貴州單株碳匯精準扶貧平台購買一株樹簽發碳匯十公斤。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靜 攝

2019年7月,重慶市啟動「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首期產品開發了貧困地區的成片林、單株喬木的碳匯項目。2020年12月,5家減排企業認購重慶市首批「碳匯+」生態產品,共計32萬元(人民幣,下同)。這筆資金最後成為當地某鄉村的集體經濟股本。實際上,在中國多個省市,正在試點和探索林業碳匯交易模式,林農可以直接通過碳匯實現增收,昔日需要伐樹賣木的伐木工轉型成為種樹護林的「賣碳翁」。

早在2014年10月,浙江臨安42戶林農賣碳匯獲益12萬元,這是國內首批因碳匯交易受益的林農,他們賣碳匯「掙了空氣錢」的故事,還被搬上了當年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講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作為國內首家以增匯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為目標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組織林業部門、技術單位、林權交易所等部門,開展了「幫助林農可持續經營森林增匯、出售碳匯減排量增收」研究,建成了「農戶森林經營碳匯交易體系」,創建了碳匯減排量註冊平台和碳匯自願交易託管平台,並在臨安市開展全國試點,首批42戶農民經營森林合計4,285噸的碳匯減排量,交易額128,550元。

林業碳匯很快被越來越多省市借鑒並用於扶貧。在貴州深度貧困村開展了單株碳匯精準扶貧項目,通過服務平台,致力於低碳發展的個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都可認購林業碳匯愛心項目。平台榜單顯示,茅台集團目前購買了33,333株碳匯樹木,直接幫助95戶貧困家庭。據悉,截至去年7月,貴州已完成33個縣682個村9,356戶群眾單株碳匯項目開發,開發碳匯樹木378.3萬株。累計售出並到戶碳匯資金189.7萬元,已有3,830戶貧困家庭通過碳匯樹增收。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燕窩塘山區,當地村民通過參與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社區和生物多樣性項目,獲得勞務收入已超過2,600萬元,在項目區培育苗木獲得收益1,300餘萬元,項目區村民人均增收約2,160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