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積怨」在一點火花中撻着了,「吵架」在電光火石之間爆開,一發不可收拾,局面沒有人想得到。「吵架」有好處,把不滿攤了上枱面,從此不再為「畀面」傷腦筋。
身邊有兩位朋友為小事情吵了架,吵什麼呢?原來是態度問題,兩人的理念相同,本來是志同道合,理應沒有什麼衝突。甲一向「自以為是」,喜歡搶先發表己見,卻無視其他人的論點,即使有權威人士的觀點,甲總是質疑在先,挑剔在後,繼而修正,再而教訓。
甲的張揚跋扈,和身邊朋友時有小摩擦,但大家都不想為小事情鬧翻,總是讓着點,正因為讓慣了,甲的「自以為是」膨脹成「自以權威」。有一次討論問題,乙友人還沒有把話說完,甲就忍不住否定對方,要發表己見。
乙友人或許「積怨」太多,一下子就來火了,一口氣罵起來,還套用了楊潔篪、王毅的金句「我不吃你那一套!」「改一改你教訓人的老毛病吧!」「你沒有資格這樣對我說話!」甲平日慣於自以為是,未曾有被回擊的經驗,一時啞口無言。經此一役,再見不是朋友。
朋友可以如此灑脫,但國際關係就複雜得多了。中美高層次會談,美方以慣用的高高在上的姿態訓話,惹怒了中方。可能布林肯就懵了,「我們平日都是這樣管別人的事,習慣教訓別人的,其他人都是這樣乖乖聽着,沒有不妥呀?」沒有激烈反應,是人家還在考慮給你面子,給大家迴旋餘地,這並不是代表人家沒有實力和你較量。美方習慣坐龍椅,可能經此被罵一役,真要學習一下如何坐櫈仔。
美方需要拉幫結派高調打擊別國,實力有幾多,可想而知。電影中黑社會大佬請殺手辦事,行動要付費,失了手又要付安家費。美方要開片就要看清楚對手實力,更要檢視自己身家還剩幾多,「埋單」不是請客吃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