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優化全民義務植樹行動 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2021-04-01
● 3月26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全民義務植樹行動的優化提升」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 新華社● 3月26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全民義務植樹行動的優化提升」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 新華社

全國政協3月26日在京召開「全民義務植樹行動的優化提升」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認識持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行動的重大政治意義、精神價值和生態效益,堅持發揮全民綠化的制度優勢,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創新盡責形式為關鍵,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為保障,堅決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義,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更大力量。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機關和北京、湖南、廣東4個會場以及通過手機視頻連線方式,圍繞推動新時代全民義務植樹行動優化提升深入交流,建言獻策。●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綜合報道

大家認為,持續開展40年的全民義務植樹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有力促進了森林資源增長,改善了城鄉生態環境,提升了全民生態意識。當前全民義務植樹也面臨植樹場地不足、盡責形式單一、工作方法不科學、責任落實不到位等新問題。

加強頂層設計 統籌綜合治理

委員們建議,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把義務植樹與生態修復、森林城市、鄉村振興、碳達峰碳中和等工作更好銜接起來。要堅持科學綠化、因地制宜,既重數量更重質量,改變重栽輕養、只栽不護等問題,提高成活率、成材率。要創新工作方式,拓寬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設施修建、認種認養、捐資捐物、志願服務等盡責渠道,支持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推動「雲上植樹」、「『碼』上盡責」,實現義務植樹多元化、便捷化、常態化。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健全法規政策,落實義務植樹責任,通過稅費減免、碳排放抵扣、「碳積分」等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提高義務植樹盡責證書、榮譽證書的「含金量」。要加強宣傳教育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的教育,普及植物知識和種養知識,講好國土綠化的中國故事,把大地植綠、心中播綠結合起來,讓愛綠植綠護綠成為每位公民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統籌規劃 解決「找地難」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馬全林提出,應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對義務植樹的時間安排和空間布局進行統籌規劃。福建省政協委員溫永同樣表示,要規劃先行,把全民義務植樹納入國土綠化總體規劃中,特別是要結合綠色發展、生態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等,做好義務植樹工作的統籌規劃,以解決義務植樹「找地難」問題。要統籌推動,結合綠色發展、生態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等,全面謀劃推動義務植樹工作。

在全國政協委員周劍平看來,一邊是植樹一「地」難求,一邊是農村綠化短板,完全可以把植樹行動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結合,將義務植樹活動的重點放在農村。城鄉結對植樹、一起盡責,共同推進城鄉融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全可行。

湖南省政協常委汪涵為大家帶來了全民義務植樹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湖南經驗」--湖南婁底多年來推行「聯村建綠」。他建議推廣這一盡責模式,由綠化委員會按照本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數,分配赴鄉村綠化美化任務,實現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全國政協委員魯修祿提出,各級政府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中,應就義務植樹樹種、規模、資金措施、養護管理等統籌謀劃。通過開展碳普惠等公眾自願減排行動、建立相關碳匯交易平台,鼓勵民眾和企業核算與減少生產生活中的相關碳足跡,在推動全民義務植樹的同時推動全社會碳中和。

全國政協委員楊君武提出,平均起來,每個人一生需種植約104棵樹才能在自身自然釋放的二氧化碳與自己所植樹木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之間實現中和,要積極倡導和踐行「一生自然碳中和」理念。

完善機制 破解經費困境

在楊君武看來,優化提升全民義務植樹行動,其中一個重要措施就是破解其經費困境。他提出,在政府層面,應適當增加財政投入;在社會層面,制度性激勵企業主動參與;在個人層面,激發和保護公民捐獻積極性。

北京市政協委員鄧乃平談起首都全民義務植樹面臨的困境時表示;新一輪機構改革後,各區不再設立綠化辦專職副主任,街鄉綠化辦人員均以兼職為主,基層力量不斷弱化,難以高質量完成任務。鄧乃平提出,應強化各級政府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工作的主體責任,科學確定各級政府造林綠化目標和任務;將義務植樹內容分解細化後納入各級林長制考核,保證基層義務植樹工作有機構抓、有專人管;把義務植樹盡責率作為相關部門評比表彰先進的條件之一,完善義務植樹獎勵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潘明提到了全民義務植樹行動的法律保障問題。目前,全民義務植樹的目標任務、功能作用、實現形式、組織形式和參與途徑都發生重大轉變,1982年2月國務院出台的《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已不適應新形勢需要。希望國家林草局能盡快啟動修訂工作,賦予新時代義務植樹活動新內涵,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形成新時代推進全民義務植樹的法規制度體系。

創新形式 盡責多元化常態化

汪涵在會上講起了一個故事:長沙市今年通過互聯網向市民預約報名參加現場植樹和撫育管護。不到3天,報名現場植樹的人數就達到飽和,而報名撫育管護的不到需求的10%。「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市民對挖坑種樹積極性很高,但對其他盡責形式的知曉度、認同度和參與度都不高。」

全國政協委員徐旭東對此深有體會:「其實我國在2017年就已經推出了八大類50多種盡責形式,並試行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模式,但推廣效果不佳。應切實提高義務植樹信息化水平,設立常態化義務植樹網絡平台和微信公眾號,幫助公眾通過手機『一鍵』完成義務植樹選點、選時、選樹,實現義務植樹網絡化、便捷化。」徐旭東還建議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推動公眾植樹盡責多元化、常態化。

全國政協委員劉木華表示,應進一步發揮好國有企業參與義務植樹的重要作用,結合結對幫扶、生態惠民探索多樣化的履『植』盡責方式,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多做貢獻。

周劍平反覆提及,植樹行動的提質增效離不開植樹科學化水平的提升,堅持科學植樹、秉持生態觀念植樹。最關鍵的是要反對形式主義,杜絕走過場、做樣子以及「一種了之」、重栽輕養,否則就會「年年造林不見林,歲歲種樹不見樹」。要提高質量,適地適樹,避免種植苗木規格過大和密度過大兩種傾向,同時,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採取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種植,避免植物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生態效益低等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