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清遠社團總會主席、建滔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張國榮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受惠者,深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影響,多年來緊跟時代發展,懷抱取諸於民、用諸於民的理念以實際行動回饋家鄉、關愛鄉親,為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竭盡全力;他立足當下,勤於思考,為香港社會重回正軌、繁榮穩定不斷建言獻策;他櫛風沐雨四十載,懷揣濃濃改革情激勵當代青年放眼未來、投身灣區尋找人生新機遇。 ●文/聶楊錚
2020年,一場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危機」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構成威脅,隨之產生的是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面對過去一年全球經濟在疫情的深淵中掙扎求存,困難重重,道阻且長。張國榮所帶領的建滔集團逆風前行,取得了52%左右的經濟增長,他表示,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家對疫情快速高效的管控措施及清晰準確的政策規劃。「未來五年可能依舊要面對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如何處理好疫情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顯得至關重要,我們要緊跟國家方針政策,正如『十四五』規劃所描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才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疫」下香港:危中求機
反觀香港疫境之下被迫「封關」、許多行業更是被迫按下「暫停鍵」,他期望政府在繼續堅持嚴加防控的同時,鼓勵廣大市民積極預約、接種疫苗。「與亞洲其他地區相比,香港的防疫雖較有成效,但仍面臨重振經濟、發展民生就業的重任。只有廣大市民盡快接種疫苗,才能盡快恢復通關,實現人員、物流、資金等各方面的交流往來,對社會、經濟、民生才能起到較大改善作用。」
張國榮曾表示香港是個「福地」,時至今日他對香港依舊充滿信心,相信疫情過後,香港憑藉自身的國際金融地位定能實現快速的經濟復甦。「香港開埠已有百年歷史,真正做到了免稅與自由貿易,是當前其他城市所難以取代的,為什麼這樣講呢?像日前公布的一個月港元銀行同業拆息(HIBOR)為0.16厘,但在內地貸款則動輒需要5厘或6厘,在這方面香港的優勢非常明顯。」他更以建滔集團為例,表達了集團發展一路以來所感受到的香港便捷的金融服務,其間感慨道,香港雖僅有700多萬人口,但其股票市場每天交易量能高達兩三千億,未來,香港定要保存實力、不斷蓄力,繼續做世界東方最耀眼的明珠。
愛國愛港:基本門檻
疫情所帶來的危機是全球性的,香港在危中求機、嚴謹應對的同時,亦面臨着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繼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後,中央進一步完善香港法律和政治體制,從制度機制上全面貫徹、體現和落實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無疑是正本清源,切合香港實際民主政治發展的重大舉措。張國榮對此表示大力支持,他認為「愛國者治港」及時且必須,前兩年的「攬炒」等一系列社會事件導致民不聊生,許多利民政策被擱置,特區政府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呼籲市民應正確認識民主的含義,「民主不應該等於肆意妄為、打砸搶燒,而是大家暢所欲言,可以把對國家、特區政府的建議看法都說出來,但絕不是以暴亂的形式表達所謂的訴求。」
此外,面對未來12個月香港所要經歷的三場重要選舉,包括選舉委員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及行政長官選舉,張國榮認為,設置基本准入門檻勢在必行。他表示,落實「愛國者治港」是各個重大選舉的根本原則和准入門檻,目前雖有小部分市民未能完全理解,但他相信,在與香港清遠社團總會廣大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將宣講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落到實處,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宣講好「決定」的核心精神,即希望香港繁榮穩定,市民安居樂業,定能得到廣大市民的尊重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