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時評】疫情下的產業數碼轉型

2021-04-30

許楨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

早前,特區政府因應疫情受控,進一步放寬管制措施;雖然放寬的尺度有限,但牽涉的範疇卻甚廣。包括餐飲、娛樂、安老等領域的從業員和客戶,可憑藉接種疫苗,獲得不同程度的放寬。舉措既有利市道復甦、促進就業,也讓普羅大眾的生活得以逐步恢復。社會上下既要嚴防海外疫情,尤其是傳染力強得多的變種病毒進入境內,也要思考抗疫變成持久戰,本地社會、產業,要更有效地確保壎穻w全、並適應新的發展與競爭環境。

「數碼化」將會成為香港應對新挑戰的主要憑藉。處理得當、及時,可促進本地社會及產業升級、轉型;若再次落後於形勢,將致使香港、港人的競爭力,進一步為周邊經濟體拋離。過去十多個月的低增長、低就業、低稅收的苦況,恐怕將會持續;而地產、股票市場一枝獨秀的景況,亦將持續拉大「有產-無產」者的收入鴻溝,進而衝擊社會安定。港府甚或北京,實在不可不察。

「數碼轉型」首先出現在學習及職場領域。由於新冠病毒主要經人與人、人和物之間「短距接觸」而傳播,因此,減少「面對面」、避免「零距離」便成為其中一個既維持社會既有運作模式,又能改善壎舠囓顗漱滫k。從3G到5G,香港軟、硬件發展步伐尚算中規中矩;疫情底下全社會、高流量的數據傳輸,其實是驗證我城數碼通訊基建的上佳試練。總體而言,本地影像、圖像、語音傳輸水平尚可接受,但基本限於點對點、靜對靜。在移動空間,如人對車、人對人的傳輸,距理想水平尚遠。

這一點,既有5G基站網點完善與調整規劃問題,也涉及相關應用軟件的適應化問題。目前民間或商界可以使用的相關軟件選擇並不算多,評價亦一般。香港作為國際商貿都會,港府和業界亦有發展文教產業的雄心,如何化危為轉,解決本地商業、教學「數碼瓶頸」為出發點,推動遙距實時互動產業鏈的發展,理應得到負責官員的重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