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油麻地天后廟群的油麻地書院,古時是由鄰里街坊捐給天后廟的香油錢,施善行教書育人的書院,去年成功活化,變為小小的書局和文化展示廳,展示廳的外部天井處便擺放茈|個花炮,與鄧家宙的訪問就在此處進行。
鄧家宙興致勃勃地講述「花炮」的故事。他說,花炮是嶺南供奉天后的常見紙紮祭品,香港亦有這個風俗,每年農曆三月廿三的天后誕,村民會提前請花炮師傅手紮花炮,在當天進行花炮巡遊祭祀天后娘娘。「花炮有囍寧波的『萬工轎』,不過沒有『萬工轎』那麼繁複,那麼費時。」
目前,香港「花炮巡遊」的習俗在新界保留得較完整,屯門、粉嶺、元朗等地還能在天后誕見到別開生面的風俗祭神活動,然而九龍及港島的「花炮巡遊」習俗,因家中無地方安置「搶」來的花炮而日趨簡潔。
打量茈扛漸~形,鄧家宙形容,花炮以木製的框架作為主幹,用紙品將背部紮成蝙蝠(福鼠)的形狀,代表有「福」到,再加上一層一層的花飾、雙龍、八仙、門神、福祿壽三星等神話人物,及代表「屋企有添丁」的燈飾,「大小尺寸不等,大的有一扇大門這麼高。」他邊用手比劃花炮的大小邊說。
在巡遊及拜祭天后後,村民都會興高采烈地「搶花炮」,搶來第一的花炮放在自家祠堂裡,代表有好的意頭。「以前花炮裡還有鞭炮,但因禁止鞭炮燃放,已改為抽籤、競投等方式來決定花炮的歸屬權。」他補充說。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虹宇